事项
2020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前值为50.8%。5月建筑业PMI为60.8%,前值为59.7%。5月服务业PMI为52.3%,前值为52.1%。
主要观点
PMI数据简述:
5月制造业PMI为50.6%,前值为50.8%,回落0.2个百分点。5月制造业PMI继续处于荣枯线上,但弱于4月与3月,反映5月制造业虽然环比在改善中,但改善力度不及4月与3月。五大分项逐个来看:
1)PMI生产指数为53.2%,前值为53.7%。生产指数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
从用电数据来看,5月改善力度依然较大,但我们分析5月用电改善可能主要来自基建链条、服装链条、地产后周期链条。对工业增加值的改善力度不及4月
2)PMI新订单指数为50.9%,前值为50.2%。新订单指数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可能的解释是来自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回升。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35.3%,前值为33.5%。5月欧美陆续有复工迹象,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5月制造业PMI也好于4月,使得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略好于4月。但我们提示一点,目前新订单指数与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差值属于历史中的极高值,反映的可能更多还是内需的状况。5月内需依然在改善中。
3)PMI从业人员指数为49.4%,前值为50.2%。从业人员指数回落至荣枯线以下。此前,我们分析4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提到,今年前四个月出口链条表现较好,而出口链条吸纳的就业较多,前四个月对就业压力的释放并不充分。
随着出口开始回落,从业人员指数可能还会继续往下
制造业环比改善还能持续多久?
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换个说法是,制造业PMI今年会一直处于荣枯线以上吗?
回答这个问题,理解三件事很关键。其一,制造业对应的需求有哪些?其二,从3月至5月,PMI持续处于荣枯线以上,制造业持续环比改善,背后的动能是什么?其三,未来一段时间,制造业环比继续改善或者开始有所恶化的因素来自哪?
1)对于第一个问题:制造业的需求,大体可以观测这么几个链条。其一,出口。其二,汽车。其三,基建与地产施工链条。其四,地产后周期的消费。其五,其他消费。比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社零的各个分项数据可以看到截止到4月底消费的各个品类的恢复情况。
2)对于第二个问题:3月,经济处于解冻后的复苏状态,供需两端各项指标都明显好转,主动能并不清晰。4月,主动能来自汽车与出口链条(对应的是制造业中游装备制造)。5月,主动能来自基建与地产施工链条(对应的是制造业上游材料业)。
3)对于第三个问题:结合内外需走势的推演,3季度制造业PMI有可能回落至荣枯线以下。6月乃至3季度,制造业的走势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内需是否能继续改善。另一个是出口是否会开始恶化。对于内需:继续改善的动能可能主要来自一些消费链条。考虑到目前国内疫情管制基本放开,6月消费情况可能基本代表疫情冲击后消费能够恢复的上限。对于外需:可能快则6月,慢则三季度,出口或出现明显的回落。且一旦回落,不会只持续一个月。
风险提示:
海外疫情扩散,国内需求恢复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