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程实、王宇哲、高欣弘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年初以来,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急剧滑落入负区间,金融市场也出现巨震,“情绪杀”和“盈利杀”接踵而至。短期看,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尽管市场在宏观当局前所未有的救助行动下有所平复,但实体经济复苏前景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长期看,疫情也按下了快进键,在全球经济羸弱的大环境中,经济转型充满想象的新赛道脱颖而出,也为长线资本提供了逢低布局的结构性机遇。5月22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在时隔近20年后首次没有明确经济增长目标,而将政策关切进一步投射于民生、科技、金融领域。我们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应对短期挑战、迎来长期蜕变的发展路径孕育出投资主线清晰的“黄金三角形”:大健康和大消费、新基建和先进制造、金融改革开放深化构成了三角形的顶点,而三条边则对应于在线活动的下沉和升级、金融科技ToB和ToC的均衡发展、普惠金融和传统基建的再平衡。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且在历史上缺乏同类型、等量级的可比经验。在此情形下,政府工作报告近20年来首次没有明确经济增长目标,短期的“六稳”和“六保”也成为两会定调的全年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着眼未来,“民富国强”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目标和主方向,而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也发生了系统性变化。本世纪以来,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年任务的分类占比可以管窥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和抓手的变迁(详见附图)。绝对比重看,民生问题是两会最重要的关注焦点,其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占比近20%。相对比重看,十九大以来,民生、科技、金融三大领域任务总计占比均值达41%,明显高于2000年以来的历史均值34%,凸显出政策关切的进一步聚焦。在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两会历史首次大幅延期的情况下,民生相关任务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的34%,对于科技、金融领域也出现了诸多新提法和新举措。
我们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应对短期挑战、迎来长期蜕变的发展路径孕育出投资主线清晰的“黄金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中,三个顶点分别为民生(对应大健康和大消费)、科技(对应新基建和先进制造)、金融(对应金融改革开放深化),而三条边则是以上三个顶点的彼此交互,民生科技对应于在线活动的下沉和升级,金融科技对应于ToB和ToC的均衡发展,民生金融对应于普惠金融的发力和基建分布的均衡(详见附图)。以要素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为驱动,以信息科技和产业互联网为支撑,当下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将渐次惠及更为多元的参与主体,为下一个四十年的长周期繁荣奠定基调。
民生优先推动平衡而充分的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消费和医药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民生问题的核心关切。稳定消费不仅对于疫情冲击下托底经济至关重要,消费升级也通过扩展内需对冲相对疲弱的外需。报告强调要稳企业、保就业,意味着保障居民收入成为稳定消费的起点,而通过消费券等措施积极提升边际消费倾向也助力提振行业。短期看,服务类和耐用品消费回暖将成为亮点,食品价格稳定也将推动通胀率渐次下降。长期看,低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消费基础设施和线上渠道的普及将继续推动消费重心下沉趋势,老旧小区改造、体育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等政策也将催生结构性机会。疫情发生以来,医疗卫生行业不仅事关防范疫情全局,更是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意味着行业重心逐渐从从“量”到“质”、从“治”到“预”,行业整体进一步向好趋势明显。考虑到中国医疗卫生相对支出不足、资源分配非均衡等特点,基层、预防投入有望大幅提高,互联网医疗、医保谈判集采支付、鼓励研发转型等也是改善医疗科技性、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的关键,医疗器械、疫苗等子板块将直接受益。
新基建领衔“两新一重”建设,强化底层创新硬实力推动国产替代加速。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新”是关键词:一方面要增强发展新动能,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而新基建作为其中的第一新,其落脚点在于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强调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和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预期后续将有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落地,尤其在半导体等底层技术领域关键器件自主可控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了新基建七大领域,而2020年4月发改委也确定了新基建三大内容,即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借此契机,以5G产业链为代表的投资机遇正在涌现,特别在基建阶段5G主设备厂商、模块和器件类厂商将成为发展重点,加快支撑起物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运行框架,赋能传统行业的智能升级。从全球价值链的新趋势看,中国加速产业升级的下一步是以科创能力的提升跨越全球化的退潮,实现沿价值链上移和国产替代。国产化推进需要上中下游全面配合,形成一体化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