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负利率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没有一个国家央行敢轻易开启它。”BleakleyAdvisoryGroup首席投资策略师PeterBoockvar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联储之所以不敢扣动负...
“毕竟,负利率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没有一个国家央行敢轻易开启它。”BleakleyAdvisoryGroup首席投资策略师PeterBoockvar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联储之所以不敢扣动负利率扳机,主要存在三大顾虑。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在多位金融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中国央行新一轮降息周期将拉开序幕。
“我们预期下半年央行会采取两次全面降准,总体降准幅度约在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6万亿元同时,还会启动1-2次降息。”一位国内大型私募基金宏观经济学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
不过,几乎所有受访金融机构人士与债券交易员均表示,中国央行引入“负利率”的几率基本为零。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属于高储蓄率国家,考虑到民众储蓄收益的感受,央行不大会引入负利率;二是负利率政策并未令欧洲日本等国家走出经济缓慢复苏泥潭,反而面临通缩风险与经济增长停滞窘境,表明负利率对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存在不小的弊端;三是中国央行目前仍然拥有充裕的货币宽松政策工具,既可以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MLF投放、扩大抵押品范围、适度提高抵押率等数量型货币工具,又可以采取继续调降LPR或基准存贷款利率等价格型政策工具刺激经济平稳增长,无需考虑负利率政策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降息至负利率的预期在全球金融市场再度响起。
“多数金融机构均认为美联储若引入负利率,不但无助于实体经济复苏,反而将令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局面,一是负利率势必导致银行惜贷情绪增加,无法促进实体经济复苏,二是负利率还会触发越来越多海外资本抛售美债,倒逼美联储不得不买入巨额美国国债,加快美国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进程,令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巨大冲击。”美银利率策略师马克·卡巴纳(MarkCabana)指出,中国央行也需引以为鉴。
中国常规货币政策空间仍宽裕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央行降息似乎已“箭在弦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多家金融机构预期下半年央行将扣动降息扳机,降息次数约在1-2次,每次降息25个基点。
“事实上,相比调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不如直接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来得干脆,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力度也够大。”一位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部门主管坦言。尽管此前央行多次调降LPR利率,但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不够畅通,因此不少中小企业依然没能享受到LPR利率下降的好处。具体而言,由于不少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导致订单骤降,银行内部担心坏账风险增加,迟迟不敢向他们发放贷款,导致他们根本享受不到LPR利率下降的利好。
在他看来,若央行能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加之政策引导银行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力度,那么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才能得到更大幅度缓解。
不过,尽管金融市场对央行降息预期骤增,但几乎所有受访的金融机构经济学家与债券交易员均认为中国不会步日本欧洲覆辙,进入负利率时代。
“根据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增长的趋势与中国央行相对宽裕的货币宽松政策工具,我们离负利率依然遥远。”上述国内大型私募基金宏观经济学家向记者分析说。毕竟,欧洲与日本央行之所以采取负利率政策,很大原因是欧债危机与日本“失去的10年”令它们传统的货币宽松政策(零利率与QE措施)几乎都失去促进经济增长的功效,倒逼他们只能引入负利率政策,作为进一步刺激投资与民众消费增长的货币政策武器。
相比而言,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与货币政策环境与日本欧洲截然不同,一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增长,不像欧洲日本因债务危机等风险事件遭遇经济长期衰退,不得不启动极端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二是中国央行货币宽松政策工具相当宽裕,比如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达到1.5%(有很大降息空间),足以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在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看来,目前欧洲与日本央行所采取的负利率政策,并未帮助本国经济走出衰退与通缩的泥潭。更重要的是,日本欧洲之所以启动负利率,还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一是欧洲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二是民粹主义抬头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但这些问题不是靠负利率所能解决的。比如负利率无法刺激老年人扩大消费,企业也不会负利率就盲目扩产增加投资,还需根据宏观经济好转与行业增长趋势判断是否扩大产能。
多位国内银行债券交易员认为,正是基于欧洲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央行不会贸然扣动负利率的扳机。
“事实上,中国国情也未必允许中国贸然进入负利率时代。”一家国内银行零售业务部门主管认为,一是中国属于高储蓄率国家,因此央行降息既要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又要兼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