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必将激发 经济发展新动能
时间:2020-05-26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先进的智能科技和赋能智慧经济的基础设施,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对稳增长和促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预期,新基建必将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短期来看,新基建能快速扩大有效投资,为相关行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长与补充,进而促进消费,弥补传统基建与消费人群需求错位的现象;从中长期来看,AI、5G、云计算等一套组合拳有助于实现精准感知、在线处理和智能决策,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从而释放效率红利,实现企业的提质增效,创新商业模式。

从具体细分产业看,我国未来将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预计到2023年,中国经济一半以上将实现数字化,大量新型企业将应运而生,互联网科技产业将有更大的作为。

从2019年加快推进“互联网+”,到2020年全面推进“互联网+”,“互联网+”的作用被更加强调。数字经济是由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经济模式。世界经济论坛给出过一个研究数据: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自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其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大多数行业受到冲击的前提下,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互联网新业态在抗疫及复工复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明确指出,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关于数据市场,早在今年4月9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已经把数据明确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然而,目前由于数据所具有的外部性、非结构性、非标准化等特征使得数据的权属界定、价格形成、交易流通、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均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展望未来,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需要政府引领,推进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转型带动作用。此外,还需要将数据利用到实际中去,充分体现数据的真正价值。

备受关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如此,从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到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从加速5G网络建设和场景应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到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为“新基建”发展勾勒了更明晰的施工图。

今年以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以5G为例,工信部部长苗圩25日在今年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上表示,今年以来5G加快了建设速度。4月份5G用户一个月增加了700多万,累计已经超过了3600万户。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表示,“新基建”不仅有助于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还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动力,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向记者表示,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显著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有效投资和激发信息消费。同时“新基建”将支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为制造业、农业、金融、能源、物流等传统产业赋智赋能,促进模式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

“随着疫情的暴发,技术驱动消费购物的趋势更加明显,企业要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加速数字化建设,以适应新的需求。‘新基建’的到来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同时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

事实上,无论在释放消费潜力还是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新基建”都将成为重要发力点。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也释放了不少利好。比如,加速5G网络建设和场景应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动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兴消费;推进5G、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等。

政策利好之下,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张近东表示,今年苏宁将继续加大“新基建”的投资和建设,强化底层系统能力、智慧供应链能力和用户运营能力,不断完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人、货、场进行更加深度的数据采集,从而形成消费者、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物流的全面数字化体系,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消费体验。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工业互联网能有效打破各行业信息孤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倍增器,也是振兴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表示,浪潮正在深化向“云+数+AI”新型互联网企业转型,深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全力投身“新基建”,培育数据驱动的工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实现制造业转型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