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背景下,今年的全国“两会”注定是极其特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由于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从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到稳就业保民生,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在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政策和方向上,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一组针对国计民生新策的“加减乘除”。
“加法”
增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增收入: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增赤字: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
增基本民生支出:
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扩投资: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促消费:
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
支持小微: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增融资:
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新产业:
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促农民就业增收:
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
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稳外贸: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扩大进口,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保障医疗: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提质养老:
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减法”
减一般性支出: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减贫困: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减税费:
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缩负面清单:
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