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40:10个月前的这场内部讨论 再审视财政与货币的边界
时间:2020-05-21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文/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专栏机构四十人论坛

目前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关于财政、货币政策的讨论很多。现在形成的一些规则,比如央行独立性、货币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目标等,都是基于以前的经济运行状态而发展起来的。但经济运行的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的规则是否依旧适用?想要打破这些规则,还需要找到可信的依据。在这个基础上,现代货币理论出现。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关于“赤字货币化”的话题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探讨,全球学界和政策界对此已争论多年。在我国,财政政策近几年愈加积极,但也曾爆发过有关财政政策究竟是真积极还是假积极的争论,财政扩张程度如何、到底还有多少扩张空间,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去年4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CF40年会上基于现代货币理论(MMT)框架,分析了我国逆周期调节应采取的政策组合。由此,国内掀起了一场有关MMT的大讨论,业界开始重新思考财政与货币的边界问题。

去年7月,CF40以“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为主题召开首期“金思汇”,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委、央行、外汇局、财科院、国研中心、北京大学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多位专家,就这一主题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等不同维度进行了探讨。

今天,我们完整呈现金思汇上的这场讨论。基于ChathamHouserules,本文采取匿名处理。

关于财政与货币的关系

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需要创新

提问:经济学理论如何看待财政与货币的关系?

发言一

一个国家的预算最后总是以某种方式平衡,一种方式是印钱,另一种是征税,这就是跨期预算平衡。

谁来负责跨期预算平衡?如果由央行负责,通过印钱来平衡,财政就可以为所欲为,这种是财政主导;如果由财政负责,通过财政可持续、债务可持续来平衡预算,央行货币政策主要完成的是经济目标,那就是货币主导。

我认为现代货币理论分为两种不同的版本——弱版和强版。目前主流经济学家讨论的弱版,即如果货币政策效果不是那么强,这个时候应该让财政多做一些事,比如发债或者征税,可能央行需要配合财政做事情,把利率压得很低。这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讨论。

第一,是否所有的国家都适用财政主导的政策框架?我们是否了解这其中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当债务水平足够高的时候,利率出现小幅波动或者国家系统运转的可持续受到质疑,这就是灾难性后果,也是最大的风险。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因为采取财政主导的政策框架而导致高通胀和财政失控的案例。

那么哪些国家有条件采取财政主导呢?我认为美国相对具备这样的条件,因为美联储是有信用的,美元拥有特殊的货币地位。欧洲的条件相对美国弱一些,因为欧盟有众多国家,不同国家发行的债务,没法相互流通和分享。

中国的契合条件是,整体债务水平可控,有独立的资产负债表,但问题在于中国还没到达零利率水平。日后一旦出现零利率,我们的宏观政策框架开始走向财政主导,那么利率走高一点,投资者就会出现不信任情绪——国家能否应对这个风险?我认为大部分国家并不适用财政主导的政策框架。

第二,不管中国采取财政主导还是货币主导的弱版,最终效果会怎样?日本搞了好多年财政扩张,国债水平达到GDP的250%,但收效不明显。日本采取财政主导政策框架的背后是人口主导,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抚养比上升、储蓄率下降等问题出现所带来的各种缺口,利率下行趋势显现,未来就会导致通缩。

有人认为,此时货币政策已经无计可施,货币工具已然失效,只能动用财政工具。如果并非如此,我们可以采取财政扩张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升利率水平,并提高通胀水平,但是,这样的话,财政是否可持续?我们是否有能力应对高通胀带来的风险?对此我比较困惑。

因此,即使是中国资产负债表总体水平良好,我认为采取财政主导的模式依然面临很大的风险,何况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也很严重,靠财政主导的政策框架能否走出困境,还是未知数。

发言二

现代货币理论(MMT)是一个热门话题,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MMT会在这个时点出现?对此可能有很多种解释,我的理解是,因为传统的货币政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都失效了,或者说央行失效了,所以需要考虑财政政策刺激经济。

为什么说货币政策失效了?一方面,利率已经达到零;另一方面,非常规货币政策已经实行多年,其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所以我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将子弹打完了。

自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黄金脱钩、其它货币与美元脱钩,才真正意义上有了信用货币和货币政策。经过40多年,现在利率已达到零,货币政策的子弹已经打完了。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就表现得十分明显,它是在波动中趋势性下降的,每次波动的高点都低于上一次,慢慢到零。如果美联储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控制调高,联邦基金率应该会更快到零。

在利率达到零之后,又为什么说货币政策没用呢?这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