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月我国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10.6%
记者20日从商务部获悉,今年1至4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3743.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执行额2476.5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云计算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等新兴数字化服务离岸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79.1%、189.2%和423.4%;受抗疫需求拉动,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离岸执行额126.1亿元,同比增长47.7%。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表示,从结构看,新兴数字化业务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增长较快。1至4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额623.6亿元,同比下降0.3%,承接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298亿元、57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9.6%。
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主力军。1至4月,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05.5亿元,占全国的40.6%,同比增长13.8%;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320.6亿元,占全国的21.5%,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4个百分点。
“十四五”拟建百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即将迎来新一轮扩容。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科技部、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多的高校普遍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体制机制落实到位,有效运行并发挥作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显著增强,技术交易额大幅提升,高校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基本完善。培育建设100家左右示范性、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是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要求,在不增加本校编制的前提下,高校可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内设机构,或者联合地方、企业设立的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中试熟化的独立机构,以及设立高校全资拥有的技术转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公司等方式建立技术转移机构。
《意见》指出,科技部支持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立合作机制,开展面向需求的“定制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教育部将技术转移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纳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监测和成效评价,作为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支持符合条件的技术转移机构开展技术合同认定服务。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高校牵头承担应用导向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商业银行合作,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
支付宝数据显示
个体户就业形势触底反弹
支付宝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4月份与疫情最低点2月1日当周相比,每周新增个体户小店数量平均提高79%,每周新增小店的交易金额平均增长305%。在2月上旬,活跃的个体户小店减少了40.4%,营业额降低了52.4%。
从区域分布来看,湖北、广西、浙江、广东、河南等省份每周新增个体户小店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佛山、绍兴、温州、武汉、南宁等地则成为每周新增个体户小店数量名列前茅的城市。
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新增个体户小店每周交易额与疫情中最低点2月1日当周相比,深圳、佛山、杭州、东莞、广州5个城市每周新开业小店的流水平均增幅达到10倍以上。
“新增个体户小店数量证明就业增加,而流水增加则证明这部分新增就业在逐步趋稳。”上海财经大学投资系副教授郭峰表示。
2020年2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个体经营户数量达到9776.5万户,带动就业约2.3亿人,约占总劳动人口的28.8%,其营收总额为13.1万亿元人民币,约占社零总额的34.4%。
武汉今年交通投资确保完成454亿元
武汉2020年要确保完成交通投资454亿元,力争完成458亿元。当前,武汉交通运输部门正全力追赶全年投资进度。
记者20日从武汉市交通运输局获悉,2019年,武汉交通投资达806亿元(含轨道交通402亿元),完成天河机场第一跑道大修、T1航站楼改建等项目,实现四环线南段投运、武十高铁通车。武汉国际化通道进一步加密,天河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升至63条,年旅客吞吐量达2715万人次。中欧班列(武汉)共发运408列、3.36万标箱,实载率达到98.8%。武汉新港开通武汉直航日本集装箱航线,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69万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