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复市步伐的加快,作为国内首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入万亿级的城市之一,上海市正迎来一波促消费增长的新行情。而作为全国百强区的闵行区也正从“一大节庆”“五大消费”“四个经济”“一个环境”等四个方面,着力提振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不断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红五月多措并举促消费
市民们三三两两或驻足于“万事互联,闵行在线”在线经济展示墙前,了解闵行在线经济企业;或掏出手机,扫码获知闵行各商家打折信息;或守候在抖音直播间外,饶有兴致地观看直播的台前幕后;抑或是逗留在商家内,只为一睹网红主播的庐山真面目……这是今年5月4日,上海市中庚漫游城里的真实写照,也是整个闵行区抢抓“红五月”机遇期,拉开引燃经济活力的序幕。
“五五购物节”是上海市推出的一项全新的大规模消费节庆活动,主题是“五五购物节,全城打折季”。“五五购物节”时间上横跨整个第二季度,贯穿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等多个重点节日,全市各大电商平台、商业企业、品牌企业、终端产品等将广泛参与,做到“千企万店、全城动员,日日有活动、周周有亮点”。活动期间,130多项重点活动以及700多项特色活动将精彩亮相。
以闵行区为例,“五五购物节、全闵嗨起来”是该区本届购物节的主题。开幕式当天,闵行区委书记倪耀明,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庞峻,区政协主席祝学军,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观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明华,副区长吴斌,区政协副主席王敏等领导,购物节组委会成员单位、捐赠企业代表、商圈企业代表等近200人亲临现场。
“2020闵行购物节是在共抗疫、稳经济、促消费的特殊时期举办的大型消费节庆活动,将通过‘线上赋能线下,线上直播引流+线下实体消费’双轮驱动的方式,努力实现全区品牌企业全覆盖,全区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商户全覆盖,全区消费人群全覆盖。”区长陈宇剑在致辞时表示。他希望通过为期半年的购物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和商贸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让消费者得实惠、享优惠,把人气聚起来、把商气汇起来、把消费提振起来。
事实上,作为促消费、拉经济的重要举措,除了领导们亲临现场为闵行购物节助力外,市、区各个部门一直在为复苏经济牵线搭桥。搭设公益平台、联合所有品牌企业直播带货,是闵行区经委在疫情期间的首次探索和尝试。从4月30日至5月4日,连续五晚分别在虹桥品汇、七宝老街、颛桥万达、吴泾永德路步行街、中庚漫游城进行直播带货。此次直播得到了区内129家企业报名响应,推荐报送了538种产品,最终挑选了221种品牌商品参与直播,其中147个产品最终上架在线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4月30日,在虹桥品汇的首场直播中,闵行区副区长吴斌作为首位直播带货区长,仅仅用了10分钟时间便卖出了1800份面膜。据统计,在吴斌副区长带货后,虹桥品汇美妆馆5月1日至4日的销售额达到26万元,相当于3月和4月的销售总和;到店人数13000人次,零售销售146万元,另有进口汽车销售160万元;其中,5月1日当日到店人数5000人次,销售45万元,创下单日客流量和销售额新高。
与以往购物节不同,今年的购物节改变了以往各商业体单打独斗的局面,把所有商业体信息归集于“全闵购共享平台”。该平台是依托“今日闵行”APP打造的线上信息共享及互动平台,可实时预告商业综合体各类主题活动及商户的折扣活动,囊括了全区40个商业体、四个专业市场、两个特色交易中心、两个特色商业街区、两个旅游景点。同时,为了让更多小商户也参与到本次购物节,平台推出了“满55元晒账单抽奖”活动,5月1日至31日期间在闵行区域消费满55元即可晒账单参与抽奖。
一系列深入人心的举措,有效推动了线下消费回暖。根据闵行区经委统计,5月1日至5日,重点监测的33个商业体总销售额超过3.4亿元,同比下降0.4%(消费水平基本恢复)。其中,中庚漫游城销售额同比增长13.8%;颛桥万达场内新锐商户“小鹏汽车”五天内成功销售19辆,销售额达436万元。
抓机遇优化营商大环境
“韩国街”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虹莘路、虹泉路一带,附近社区1/3的居民为韩籍人士,可以说是上海市配套最成熟的国际社区之一。在这条不长的小马路上,有一个遍布韩式餐厅、韩式超市、韩式小店的集休闲、娱乐、美食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井亭天地生活广场,已成为本市的“韩流”集聚地。
自4月17日重新开业以来,这里每到周末市集营业日,从傍晚到晚上十点,不断有市民、游客前来游逛。到晚上七八点时,市集最为热闹,三三两两相伴而来的市民,或购买时尚小饰品,或品味风味小吃,尽享周末休闲时光。同时,韩国街于5月1号起推出“前庭集市、后院夜市”的新消费业态,主打文创产品的“春日集市”和开设大排档的“首尔夜市”在“五五购物节”期间,为市民提供更新潮、更丰富的消费体验。
就“后疫情”时期如何促进消费增长的问题,4月22日,闵行区委书记倪耀明在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表示,要把握发展机遇和趋势,扩大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