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与供应链双向承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给正处于爬坡过坎和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1月份以来持续向好的各项经济数据被逆转,经济增长承受巨大压力,形成了此后为期两个月的“宅”经济时期。
首先,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总体乏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6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现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中应特别关注制造业投资变化;进出口形势略有回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9.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7855亿元,同比下降1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725亿元,下降17.7%,耐用消费品的降幅较大,日用品、必需品则保持基本稳定。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万亿元,同比下降16.1%。从构成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结构上看,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1.1%,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25.2%;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9.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7%,其中,住宅投资16015亿元,下降7.2%。
货物进出口总额65742亿元,同比下降6.4%。出口33363亿元,下降11.4%;进口32380亿元,下降0.7%。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983亿元。
其次,物价压力有所缓解,保供稳价作用开始显现;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政府加大转移支付作用明显。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其中,3月份猪肉价格上涨116.4%,比2月份回落18.8个百分点,猪肉供给缺口明显降低,保供稳价作用开始显现。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6%,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8%,总体保持稳定。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9万人,在如此困难情况下,仍有相当数量的新增就业难能可贵。当前应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方面要做好心理疏导,另一方面积极提供必要的新增就业岗位。此外,还应关注农民工的复工复业问题,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就业问题。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当前应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同时,保证市场主体、稳定合理预期。一季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在稳定居民收入,维护社会需求规模和家庭消费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货币市场运行平稳,社会融资总额平稳扩张。一季度,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总体平稳,有效落实了中央“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的要求,维护了金融市场的平衡稳定,并为受到疫情较大冲击和影响的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和需求保障。同时,企业对货币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商业银行储蓄规模显著增加,货币政策的空间和灵活性有所提升,货币市场表现出规模较大、利率下行和稳定有序的特点。
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基础货币总体供应稳定。一季度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较同期的名义GDP快约12个百分点,市场上短期内形成了较大的货币存量。此外,央行公布的基础货币规模为31.8万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30.4万亿元,只增加了4.6%,明显低于M2涨幅,说明基础货币供应较为平稳。
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内生风险压力显著下降。货币市场利率运行正常,同业拆借利率和质押回购利率均明显下行。这种利率结构有利于金融企业调整资产结构和获得流动性支持,也有利于现有金融资产的展期和借新还旧,以维护资本市场和票据市场的价格稳定。从结构上看,同业拆借利率与质押回购利率差额很小,且呈现明显收敛态势,说明金融机构的稳定性较好,金融市场内部风险隐忧明显下降。
降准的流动性效应突出,再贷款的政策效果较好。1月6日,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约8000亿元流动性。此外,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和财政贴息方式投放的再贷款和专项贷款的规模显著增加。疫情期间,共通过再贷款的方式向市场直接补充流动性达2万亿元左右。
一季度,我国社会融资总额的增量为11.08万亿元,同比增加2.47万亿元,总体看市场融资较为活跃。考虑企业资金支出情况,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支出只有8.41万亿元,预计约有2.67万亿元的新增融资用于企业的职工薪酬等经常性支出。
一季度,核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为1546亿元。这对促进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企业,消除商业银行后顾之忧,支持宏观审慎端做好“尽职免责”等工作都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
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债务管理保障财政平衡
受经济增速下降和应对疫情冲击主动减税降税的影响,一季度我国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收支缺口达9300亿元,同比增加约10%。应着力做好优化支出结构,动态管理存量,加强债务管理,提升资金绩效,保障财政平衡。
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下降,但支出保障性针对性更加强化。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984亿元,同比下降14.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