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高社融的钱都去哪了
时间:2020-05-18 00:00:00来自:平安证券字号:T  T

核心观点

第一,2020年1-4月新增社融累计14.2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多增3.9万亿,相比过去三年同期平均水平多增4.9万亿。

信贷、企业债和政府债券是推升社融高增的主要因素。

第二,政府债券的大量发行主要由于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下放,资金流向基建领域;企业债的大量发行主要受益于在货币政策的大幅宽松,企业债的发行成本降低,但相当比例是用来借新还旧;信贷的投放主要在非金融企业,一季度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攀升将近10个百分点。

第三,对于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是推升信贷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企业存款大幅增长,这说明企业借贷主要用来资金周转,确保未来经营的现金流,而非扩大资本开支。这可以解释为何制造业投资较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反弹更为缓慢。

第四,对于居民部门,1-4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去年同期少增4616亿,主要在于居民短期贷款的下降,这说明在疫情冲击下,居民对借贷消费较为谨慎。在居民新增贷款下滑的情况下,居民部门2020年一季度杠杆率相对2019年底反而上升将近2个百分点,这说明居民收入出现更大程度的下滑,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何居民消费的复苏相对较弱。

第五,非金融企业和居民对未来整体较为悲观,高社融可能难以拉动经济快速反弹。4月份的经济数据表明外需萎靡的负面影响还未完全体现。随着外需的负面影响逐渐体现,这会进一步加重出口相关部门的悲观预期,宏观逆周期调控政策仍应继续发力。5月份的MLF到期央行采取缩量等价续作,这不能说明货币政策转向收紧,降准和MLF-LPR层面的降息依然可期,财政政策的力度还有待两会确认。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