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冲击,展现出巨大韧性,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
面对疫情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紧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新的变化态势,及时调整策略,积极应对挑战。
暴雨过后现彩虹,历尽艰辛志愈坚。经过疫情洗礼,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坚定,凝聚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
破“疫”复苏稳住经济基本盘
5月的荆楚大地,热潮涌动。吊臂起落,机声隆隆……武汉光谷大悦城项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5月12日,湖北省再次举行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68个,总投资2436.2亿元。
在陕西,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一片繁忙景象,2月中旬复工后,公司产能逐步恢复,目前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截至4月底,订单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
在河南,2月16日郑欧班列恢复常态化运行后,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订舱量急剧攀升,3月底已恢复至历史最高水平。“得益于税费优惠政策落地,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公司计划逐渐增加开行班次,保证完成全年开行任务。”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说。
在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冲击,展现出巨大韧性,多项数据显示经济复苏步伐加快。
用电量持续增长、订单纷纷恢复、交通逐渐繁忙、税收票据数据显示企业销售收入不断增加……全国各地抢时间、赶进度,复工复产率不断提高,重大投资项目密集开工,一系列积极变化中跃动着中国经济破“疫”复苏的生机,踏出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的铿锵脚步。
数据显示,尽管仍未完全走出疫情影响,但从3月开始,主要经济指标向好趋势正在延续。4月,我国工业生产由减转增,实现3.9%的增长;服务业、消费、投资等指标降幅均收窄;出口和吸收外资数据均实现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其中出口同比增长8.2%,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1.8%。
“从经济数据和企业情况来看,中国应对疫情措施及时有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付出的短期经济增速下降的代价背后,是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毛捷对记者说。
危与机相生并存,稳与进相融并进。数据印证中国经济“稳”的定力,也揭示“进”的潜力。
“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5月15日说,连续两个月恢复改善,体现经济增长韧性。同时,1至4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月份用电量等先行指标增速由负转正,说明保持经济持续复苏改善势头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特别要看到,在强大国内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资源的支撑下,中国经济依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5月13日撰文指出,克服了危即是机,此次疫情也蕴含着不少发展机遇,比如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等短板弱项需要加快补齐,疫情催生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正在加快发展等等,都值得各类市场主体高度重视。
运筹帷幄把握发展主动权
对抗前所未有的冲击,需要治理的智慧、应对的果敢、执行的到位。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党中央第一时间部署,各部门各地方积极响应,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党中央科学谋划,早在2月初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就围绕抗疫与发展统筹布局,一系列应对举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面对疫情冲击,党中央科学判断,道出中国经济化危为机、长期向好的韧性。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危中抓住机遇,稳中迈步向前,既需要定力也需要眼光。
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一系列举措紧扣“精准有效”:扩内需强调“有效投资”,财政政策强调“积极有为”,稳健货币政策强调“灵活适度”。
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等减税降费政策;三次实施普遍降准、定向降准,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缓解企业资金链压力;分区分级有序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强化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应急纾困;全力促消费稳投资,全方位强化稳就业举措……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一系列更大力度对冲政策掷地有声。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精准有力及时推出八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在精准施策应对挑战的同时,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