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宽松货币政策常态化是否算现代货币理论实践?
时间:2020-05-18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张明

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影响,全球经济将在2020年陷入深度衰退,其程度甚至超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为了稳定金融市场与提振实体经济,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实施了大规模的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其中又以极度宽松货币政策(Ultra-LooseMonetaryPolicy)为代表。这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主要发达国家短期政策性利率或者为负(欧元区与日本),或者为零(美国),或者略高于零(英国);第二,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国债利率或者为负(欧元区与日本),或者位于0-1%之间(美国与英国);第三,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主要发达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迅速扩张。例如,仅在2020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两个月期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就由4.31万亿美元激增至6.98万亿美元。

有理由相信,本轮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中部分措施甚至可能常态化。从历史维度来看,从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到2014年美联储退出量宽、2015年年底美联储首次加息,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持续了6-7年时间。日本银行与欧洲央行的低利率政策维持的时间则更久。从现实维度来看,尽管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会显著反弹,但考虑到目前疫情演进依然具有不确定性、经济衰退背景下大国国内政治不确定性、中美经贸冲突、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显著上升等因素,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低于目前市场预期,这意味着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即使在2021年也难言显著调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种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相比看似离经叛道的“异端”理论——现代货币理论(ModernMoneyTheory,MMT)开始在西方流行起来,尤其是受到美国一批民主党政客以及华尔街经济学家的推崇。这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对一个大国而言,无论发行多少本币都不会面临真正违约的风险,因为其央行可以通过印刷新的本币来偿还旧的本币计价债务。

基于上述核心观点,现代货币理论的推动者们提出了如下一些令人耳洞大开的主要观点:第一,一个国家理论上可以持续实施非常宽松的财政政策,并通过央行印钞来为财政政策提供融资。现代货币理论认为,政府没有必要通过发债为财政开支融资,因为这样会与私人部门争夺相对稀缺的存款。换言之,央行直接印钞为财政支出融资即可;第二,政府有必要长期保持大幅财政赤字,因为在现代货币理论的逻辑下,政府部门赤字对应着私人部门(包括家庭与企业)的储蓄;第三,传统观点认为,大规模政府支出将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部门投资。而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大规模政府支出意味着同等规模的货币进入经济体,这会压低而非提高市场利率,从而会“挤入”而非“挤出”私人部门投资;第四,货币发行规模的真实约束是通货膨胀。然而在就业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前,货币发行规模与通胀水平之间并无显著正相关。而即使通货膨胀水平起来之后,政府也可以通过增税或者发行债券的方式从经济体中抽回流动性,这样就能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第五,建议政府对劳动力实施就业保障(JobGuarantee,JG),但应控制最低工资水平,这是保障经济体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

如果深入分析现代货币理论的上述观点,我们不难看出现代货币理论的确试图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以及政策范式。首先,现代货币理论意味着主权货币发行能够帮助一国政府脱离市场纪律与金融纪律的束缚,而能实施无限制的扩张财政政策;其次,在现代货币理论下,中央银行的各方面职能被严重压缩,而蜕化为一部简单的印钞机。在传统经济学范式下,主导宏观调控的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而在现代货币理论范式下,主导宏观调控的是财政政策,而短期性政策性利率最好一直为零;再次,在传统经济学范式下,征税与发行国债是为财政支出提供融资的方式,而在现代货币理论范式下,征税与发行国债的目的仅仅是从市场上抽回多余的流动性,从而仅仅是一种抑制通货膨胀的方式;最后,在现代货币理论的框架下,基本上没有银行体系或金融市场的角色,或者换种说法,银行体系与金融市场仅仅是简单的资金媒介者。

目前在美国国内,现代货币理论的最大拥趸有两批人,一批是一些政客,尤其是民主党政客,例如沃伦与桑德斯;另一批则是一些华尔街分析师与经济学家。为什么民主党政客会推崇现代货币理论呢?众所周知,民主党人通常会推崇大政府,偏好于增加医疗、教育等公共支出。但为了融通这些财政支出,民主党人就不得不背上增税或者发债的“骂名”。现在好了,现代货币理论提供了一套“既要马儿跑,马儿还能不吃草”的灵丹妙药,能够得到某些民主党人政客的青睐就不足为奇了。那为什么华尔街分析师会推崇这种理论呢?不难发现,如果一个国家实施现代货币理论,那么这个国家的国内流动性就易松难紧,这自然有利于国内资产价格上涨,从而让金融机构获益更大。换言之,上述现代货币理论的两批拥趸其实都是利益驱动的,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利益障目,从而看不见风险。

那么,现代货币理论究竟有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现代货币理论至少面临如下主要问题与风险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