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鼓励生育"后浪"才能后劲十足
时间:2020-05-15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梁建章

随着“后浪”的话题热极一时,长期呼吁鼓励生育的知名企业家、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追问:如果人口生育率继续下降、后浪没了,怎么办?

在梁建章看来,日本经济之所以会进入长期衰落,根本原因还是生育率乃至人口结构出现了严重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创新创业能力。中国对于创新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旺盛,创新效率的提高使得创新加速,而且宏观和应用类创新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投入,人口数量减少将影响中国创新力提升——无论是人口素质提升、还是人工智能,都无法替代人口规模的优势。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仅仅放开生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推出大力鼓励生育的政策,才能扭转低生育率的颓势。”

以下为正文:

鼓励生育,“后浪”才能后劲十足

原子智库:前段时间您曾发出“后浪没了怎么办”的担忧。您认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是否还需要人口政策?如果需要,需要什么样的政策?

梁建章: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就是:立即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提升经济的最紧迫任务,就是及时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

最亟需的是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在提出一系列补贴政策的同时,向二孩和多孩家庭倾斜。例如,在推行减免税收的政策时,优先给有二孩和多孩的家庭减免税收和社保。大城市在造房子时,为二孩和多孩家庭提供更多的住房优惠,并且建设更多的幼儿园和托儿所。这些鼓励生育的投入,不仅可以提振经济,还可大幅降低育儿成本,阻止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唯如此,所谓的“后浪”才能后劲十足。

原子智库:如果我国进一步放开生育政策,目前的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是否可能无法负担?

梁建章:从另一个角度看,人口下降并不会导致资源紧缺和就业的好转。如果人口下降导致经济发展不好,反而可能会加剧这些问题。如果中国人口降至三四亿,那么北京、上海可能还是依然拥挤,但人口几百万的城市将从现在几十个减少到几个,让可供人们的选择大城市数量大幅减少;而现在百万人口的城市,可能衰减到一二十万人。这些城市的机场和高铁站可能因为旅客不足面临关闭,大量基础设施老化甚至废弃,城市中的十几家医院可能减少到两三家,居住小区可能从上百个减少到一二十个。

相反,人口越多,市场越大,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比如,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完全还有空间来实现扩容。现在,上海、北京的中心城区面积只占了整体面积的20%,在郊县还留有大量的空置农田。在国际性大都市里面,这种情况极其罕见。城市建设的瓶颈,其实是基础设施的瓶颈,只要这些大城市对轨道交通、医院、学校有足够的投入,完全可以容纳5000万左右的人口,满足这些人口的社会服务需求。

原子智库:日本房地产泡沫之后,结婚率下降,出现了少子老龄化现象,中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

梁建章:有人说日本少子化问题多么严重,但事实上,由于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比日本低得多,中国将来的少子化问题也比日本严重得多。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中国大陆城市家庭已经把生育一个孩子当成默认选择;而在日本,大多数已婚家庭都会生育两个甚至更多孩子。

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于日本。按照目前的生育率,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人口数量,都将面临挑战。老年人比例快速增加,中年人比例趋于缓慢下降状态,年轻人的比例明显下降。而且,此趋势是不可逆的。

日本在这方面已然是前车之鉴。日本经济之所以会进入长期的衰落,根本原因还是生育率乃至人口结构出现严重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中国而言,仅仅放开生育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必须推出大力鼓励生育的政策,才能扭转低生育率的颓势。

人口数量减少将影响中国创新力提升

原子智库:当前我国人口增长迟缓,但另一方面大量劳动力面临就业压力,您认为两者间存在矛盾么?

梁建章:现如今中国遇到的很多挑战,例如环境、资源、交通、就业等,不是因为人口太多而引起的;人口下降,并不会导致环境、资源、拥堵、就业的好转——如果人口下降导致经济发展不好,反而可能会加剧这些问题。

同时,中国对于创新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旺盛,创新效率的提高使得创新加速,而且宏观和应用类创新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投入,人口数量减少将影响中国创新力提升。

原子智库:有观点认为:遏制老龄化趋势、防范人口危机的解决方法,不应是单纯鼓励生育,而是需要社会、国家对生育人群更多的政策性支持,让其在住房、医疗、养老、生育上有更多的保障。您同意这个看法么?除两孩以上家庭购房半价外,您还有哪些建议?

梁建章:鼓励生育并不只是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还应该实行各种大力鼓励生育的措施和支持政策。除了购房补贴外,我也提出过给多孩家庭减免税负、现金补贴、免费提供托儿所和幼儿园教育等鼓励生育的措施。具体包括:

建议给多孩家庭支付大约每个孩子每年平均1万元左右的社会抚养费。另外,对于二孩和多孩家庭,还可以减免部分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