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CPI同比3.3%(市场预期3.9%),前值4.3%。PPI同比-3.1%(市场预期-2.0%),前值-1.5%。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一、CPI:猪肉、蔬菜和石油拖累增速下行
4月CPI同比3.3%,较前值-1.0个百分点。(1)食品项涨幅收窄是CPI增速下滑主要原因。4月食品分项同比涨幅由前值18.3%下滑至14.8%,影响CPI同比增速约3.0个百分点(较前值下滑0.72个百分点),其中既有食品分项价格基数小幅走高的影响,也有4月食品价格环比下跌的影响。CPI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下滑的首要驱动因素是猪肉,4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收窄至96.9%,较前值下滑19.5个百分点。其次是鲜菜分项,4月鲜菜价格同比增速下滑至-3.7%,增速较前值下滑3.8个百分点。此外,水果价格同比增速也因基数走高而有小幅回落。
(2)非食品项涨幅收窄拖累CPI增速下行。4月非食品项同比涨幅由前值0.7%下降至0.4%(2010年以来最低),拉动CPI同比增速0.3个百分点(较前值下滑0.24个百分点)。4月非食品项目的涨幅收窄主要因素:一是交通工具用燃料分项,上月同比为-14.6%,本月同比跌幅扩大至-20.5%;二是居住类水电燃料分项,上月同比为-0.4%,本月同比跌幅扩大至-1.0%。这主要源于石油/汽油价格下跌导致。
前瞻地看,未来CPI下行态势依旧,年底或将面临通缩压力。受新冠疫情影响,近两月CPI环比持续为负,与2003年4至6月非典期间的CPI走势高度相似。未来居民消费支出仍将受到疫情抑制,物价增速大概率将进一步回落。前瞻地看,猪肉和石油仍将驱动CPI增速下行。受供给修复影响,猪肉价格未来将持续下行;据美国能源署预测,油价年内将会小幅走高,但整体仍将维持低位。以翘尾+新涨价方法简单测算,二至四季度CPI中枢将位于3.2、2.0、0.4附近,年底至明年初或面临短期通缩压力。我国上一次CPI通缩出现在次贷危机之后,2009年2-10月,CPI同比增速位于-1.8至-1.5%之间。
二、PPI:通缩幅度加深,未来需关注外需变化
4月PPI同比-3.1%,较前值下行1.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4.5%,较前值下行2.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0.9%,较前值下行0.3个百分点。PPI环比-1.3%,较前值下行0.3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环比下行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环比上行0.1个百分点。
整体看,4月PPI同比主要由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制造行业支撑,由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行业拖累。4月PPI同比增速较前值下行主要受石油行业产品价格增速下滑影响:从前几大影响行业来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行业对PPI同比增速的拉动分别减少-0.49、-0.27、-0.27、-0.23、-0.15个百分点。部分行业产品价格有所上涨:计算机通信设备行业产品价格上涨或与海外疫情影响下居家办公增加相关,交运设备制造行业产品价格上涨或受基建投资逐步发力带动。
前瞻地看,PPI年内将持续面临通缩压力,但继续下探的空间受限,未来需关注外需变化。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疲弱需求下PPI或难以修复转正。但如前所述,未来石油价格将对PPI新涨价因素形成正向拉动。5月以来螺纹钢价格显著上涨,指向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施工正在加速,或对PPI构成一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