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物价超预期回落 扩内需或将推动价格走稳
时间:2020-05-13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随着扩内需措施的落地,非食品价格涨幅下降趋势有望缓解,但是旅游、餐饮、住宿、生活服务等消费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工业品价格下降,非食品价格未来可能仍将处于低位。

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物价指数。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1%,较上月降幅扩大1.6个百分点。

4月CPI、PPI双双回落,且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需求疲弱态势尽显。4月我国经济在加快恢复,但疫情下海外需求萎缩明显,出口企业订单锐减,总需求整体走弱,进而带动物价下行。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成为影响物价的重要输入因素。

针对当前需求偏弱的局面,中央和地方推出系列扩内需举措,比如各地推出的购物消费节,以及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项目的提速等。4月金融数据显示,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投资、居民购房等活动在加快恢复。

展望未来,海外疫情如何演变,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国际油价则在3、4月不断探底后,5月以来迎来了小幅回升。全球主要国家央行大放水,扩张政策力度空前,政策效果也有待检验。

鲜菜、猪肉价格环比下降明显

4月CPI同比上涨3.3%,主要是前期食品累积的高基数所致。

4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1.3%,影响CPI上涨约3.3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96.9%,影响CPI上涨约2.36个百分点。

不过,食品价格在逐渐回落,摆脱疫情前期的紧张状况,也是物价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疫情助推食品涨价,集中在今年前2个月,当时CPI涨幅高达5%以上;随着交通物流、食品供应等恢复或增加,3、4月份CPI涨幅也逐渐回落到4.3%、3.3%。

4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2.1%,其中,鲜菜、猪肉价格环比下降8%、7.6%。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食品是带动CPI继续下降的主要因素。食品中,天气转暖,鲜菜供应量增加,价格环比下降8.0%;生猪产能加快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7.6%,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下降7.5%、8.2%和3.7%;随着复工复产加快,出行需求增加,飞机票价格上涨5.6%。

不仅仅是出行需求在增加,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景气区间,反映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经营状况在不断改善。其中,餐饮业、零售业、建筑业等商务活动指数,更是较上月有明显提升。

不过,这部分经济活动的恢复,尚未直接反映到价格上来。4月八大类别价格仅医疗保健类价格环比上涨0.2%,包括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等环比价格仍为负增长。4月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同比仅上涨1.1%,涨幅有所收窄,也反映整体需求偏弱。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4月CPI同比回落幅度超预期,主要受猪肉价格持续回落、果蔬价格回落、4月国内生产供给略快于居民需求,以及输入性低物价这四方面因素作用。3月以来我国生产生活正常化提速,扩内需政策效果也将逐步显现,未来国内物价将回归温和区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的改善较为缓慢,总需求趋于走弱。随着扩内需措施的落地,非食品价格涨幅下降趋势有望缓解,但是旅游、餐饮、住宿、生活服务等消费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工业品价格下降,非食品价格未来可能仍将处于低位。

进入5月份,各项经济活动仍在加快恢复。比如,广东宣布,从5月9日零时起,将新冠疫情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下调到三级。广东将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各类会议、会展活动。广东各地中小学生也将分期分批返校复学。

不存在长期“通缩”压力

4月PPI同比下降3.1%,为近四年来的新低(降幅超过2016年5月值)。4月PPI环比下降1.3%,环比降幅也在扩大。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是影响PPI加速下行的重要因素,石油相关行业产品降幅扩大。4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下降35.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下降9.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下降3.0%。

受疫情影响,整体需求偏弱,导致多数工业品价格承压。从国家统计局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4月价格环比下降的有30个,上涨的有8个,持平的有2个。少数行业价格有所回升,4月医药制造业价格环比上升0.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也环比上升了0.3%。

4月PMI虽处于扩张区间,但扩张力度较3月有所减弱,说明需求恢复弱于生产。国家统计局4月调查发现,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占比高达57.7%,部分企业反映市场需求疲软,产品销售面临困难,订单回补尚需时日。受海外疫情影响,出口企业更是面临压力,部分制造业企业反映新签订的出口订单锐减,甚至已开工生产的订单被取消。

刘学智表示,疫情冲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