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停摆。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危机,全球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供给双重冲击,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值此变局关键时刻,凤凰网财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以“全球经济与决策选择”为主题的“2020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为期7天的超级财经周里,嘉宾们观点犀利,金句频出。
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全球粮食贸易问题、国内粮食安全问题,农产品的生产及流通问题都出现新挑战。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粮食和农业问题?如何以疫情为契机带动农业转型与乡村振兴?在5月13日的“2020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中,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转型做了详细分析。
关于我国粮食现状,柯炳生谈到,我国粮食安全目标有两句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根据2019年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情况,稻谷的自给率是百分之百,小麦的自给率98%,谷物自给率也是98%,所以已经满足了谷物基本自给。
谈及“口粮绝对安全”,柯炳生表示我国家的粮食储存现在处于历史高位,仅稻谷和小麦的库存数量就够14亿人整整吃一年,库存充足。进口不是数量上不够,而是因为品种原因。猪肉、禽肉、牛肉、羊肉这四种肉类的自给率加在一块是94%左右,可以说肉类基本自给这个目标也达到了。
谈及缺口最大的大豆柯炳生分析,现在每年大豆的进口数量相当于国内生产的五倍左右。由于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产品,单产水平很低,只有120公斤到130公斤的样子,而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进口大豆就是进口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他认为,其实进口大豆没有太大风险。不能说绝对没有,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