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克斯5月备忘录:任何自信预测未来5年、5个月的世界经济秩序,都是愚蠢的
时间:2020-05-13 00:00:00来自:证券市场红周刊字号:T  T

摘要:

1.这段日子我常常被问到,“复苏将是V型,还是U型、W型或L型?”“在你经历过的危机中,哪一次和这次最相似?”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借助历史的视角……正如我之前所说,如果从未经历过某件事,就不能说知道结果将会如何。

2.因为许多控制我们反应的思考过程都与我们迫切地寻找过往模式并基于此而决定我们行为相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经济或金融危机发生后匆忙做出反应,也是为什么我们竭力确认V型、U型或L型等复苏模式的原因。但是在非常错位的环境下,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有着严重的局限性。

3.正如我在最近几期备忘录中所阐述的,我认为,对于有关未来的观点,我们大多数人得出结论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偏见。鉴于目前乐观预测和悲观预测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以及不可能在基于事实和历史先例(因为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下面我将就偏见这一角色继续思考。

4.在如此不确定的情况下,对未来5年、甚至5个月的世界经济秩序作出过度自信的预测,都是愚蠢的。

(全文阅读完毕需30分钟)

从3月3日开始,我连续六周每周写一篇备忘录,但过去三周没写。首先,写作总是要结束的。其次,我尝试坚持一个原则:如果没有太多东西要补充,我就不写。希望你们觉得这篇备忘录值得一读。

多年来我反复提及的一个主题是“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现在我决定专门就此写一整篇备忘录。留在家中近两个月意味着我和所有其他人一样,比平常多出了不少时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把哲学沉思付诸笔端要比写时事分析和应对措施困难得多。

在阐述观点时我的引述可能略长,在此预先表示抱歉。不过,我想分享的真知灼见确实太多。

所有我们不知道的事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在四个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或至少是非常特殊的)进展:疫情、经济紧缩、油价暴跌和美联储/政府的应对措施。因此,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这使得未来变得格外难以预测:

经济学领域是混乱和不精确的,所以有充足理由称经济学为“惨淡的科学”。与物理等“真正”的科学不同,在经济学领域,没有任何规则可以持续产生确定的结果,就像“如果a,那么b”。只有一些模式时常重复,尽管它们可能是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具备逻辑性的且经常被观察到,但它们仍只是可能性。

我在最近几份备忘录中提到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

(MarcLipsitch)教授的观点。在我引述他关于病毒的观察中,包括:(a)事实,

(b)基于以往经验的逻辑推论,以及(c)猜测。由于经济学并不精确,显然不存在关于未来经济的任何既定事实。经济学家和投资者试图从过去的模式中得出推论,但这些推论很难说是可靠的。在很多情况下,我认为他们的判断纯属“猜测”。

这段日子我常常被问到,“复苏将是V型,还是U型、W型或L型?”“在你经历过的危机中,哪一次和这次最相似?”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借助历史的视角。

但是,鉴于上文列举的特殊进展,与今天相关的历史情况并不多,甚至根本没有。也就是说,没有过往的模式可以依赖或者从中作出推断。正如我之前所说,如果从未经历过某件事,就不能说知道结果将会如何。

像今天这样的独特发展让预测格外困难,而上述四种情况同时出现,则让预测变得不可能。不仅逐一了解这四种情况存在困难,我们也更无法确定它们会如何相互作用。例如:

o美联储/财政部大规模、多方位的贷款、补助、刺激措施和债券购买计划是否足以抵消新冠病毒对经济造成的空前损害?

o重新开放会使经济活动恢复到什么程度?又将在多大程度上导致疾病再次蔓延并重启封锁?

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在成千上万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比如经济的内部运作方式、参与者的心理、外源性事件、政府行为、天气和其他形式的随机事件。因此,这个问题存在众多变量。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它有四个主要组成要素(新冠病毒、经济、石油和美联储),只考虑其中之一:疫情。现在来想想围绕疫情的所有问题:

有多少人患病,包括那些无症状感染者?

与受感染的人接触而导致另一人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

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能在多大程度上阻止它的传播?

这些病例将是严重、轻微还是无症状的?为什么?

医护人员的防护衣、医院病床和呼吸机的供应是否充足?

是否可以成功找到治疗方法?它能多大程度上加快痊愈速度并阻止死亡?

致死率与年龄、性别和既往病史有何关系?这种疾病对年轻人的影响会恶化吗?

患过此病并痊愈的人会获得免疫能力吗?免疫效果会是永久性的吗?

病毒会变异吗?免疫是否对新变异病毒有用?

有可能通过注射抗体来预防感染吗?

形成群体免疫需要感染人数达到和中比例,从而才可有效阻止进一步传播?

保持社交距离是否会延迟群体免疫的实现?瑞典的方法更好吗?

疫苗能否被研制出来?什么时候能研制出来?生产和交付所需剂量需要多长时间?美国如何获得这些疫苗?

有多少人会拒绝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