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如何合理预期下半年的经济增长?
时间:2020-05-07 00:00:00来自:东方证券字号:T  T

研究结论

一季度各项数据表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大于最初估计,同时海外疫情持续发酵,产业链不同程度受损,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大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与各国央行采取宽松举措相继出现,这些因素均为外需乃至整个经济增长蒙上了不确定性。在这种内外加剧承压的背景下,本文目的在于衡量压力的大小,探讨如何对下半年增长形成合理预期。

疫情形成超预期冲击的原因在于几个方面:(1)防控对经济秩序的影响较疫情本身更大,各项交通、物流至今也未能完全恢复。以上海为例,市内交通早高峰车流量已于3月2日接近日常早高峰水平,但反映全天客流的百度市内交通强度指标4月份工作日多数在4-6之间(4月末略超6),而1月多数在6.5以上,表明复工复产已达到较高水平,但通勤之外的日常出行修复不足;(2)经济增长的速度本身较低,损失的天数需要更多天的增长红利去弥补,这是当前和非典、金融危机等阶段的重要差异。

不考虑逆周期政策,如何测算下半年增速?(1)考虑到疫情影响仍有持续,我们假设4月损失0.5或1天,假设5-6月损失1天,同时也对日均工业生产的增速作出5.5%(延续去年的下滑趋势)、5.7%(去年年底增速)、6.0%、6.3%(赶工导致日均生产水平提高)的假设。测算可知,如果4月份日均增速5.7%且净损失1天,则单月工业增加值从上月-1.1%转正到2.2%;(2)假设之后半年的时间区间内工业生产恢复正常,不再损失天数,可以计算得到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在乐观情形下为2.4%;(3)从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来看,尽管之前市场普遍预期疫情对服务业打击更大,但实际数据显示,随着信息、金融等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占比提高,第三产业起到了一个稳定器的作用,我们简单采用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与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关系,估算得到今年各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在乐观情形下全年增速约3.1%。

以上测算不考虑逆周期政策力度的加大,因此必须进一步衡量政策扩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这牵涉到一系列关键的步骤,一是财政扩大多少,二是这些财政多大程度上转化为投资或者政府公共消费,三是如何进一步转化为资本形成乃至GDP。结合最新政策动向,以及新增债券约有60%转化为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2019年7月16日财政部举行2019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提到“从资金支持领域看,稳投资支出超过60%”)、从投资到资本形成有60%左右的折扣率(即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GDP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等等既往信息,我们将政策效应叠加在之前基于受损程度测算的经济增长速度上,可知乐观条件下,今年财政扩张对GDP的拉动有望较去年快1.2个百分点,全年GDP增速为4.3个百分点(去年年末累计增速6.1%)。

风险提示

海外疫情发展加速导致外需超预期下滑,拖累国内净出口的风险;

贸易摩擦风险提升,影响供应链稳定的风险;

企业家信心与消费者信心修复不足,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