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腾讯研究院、腾讯产业智汇厅和腾讯新闻共同推出的“腾讯对话·TencentDialogue:对话诺奖系列活动”在线举行。活动第一期以“疫情下的数字经济与社会福祉”为主题,邀请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AngusDeaton)与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通过腾讯会议开展“云对话”,并由腾讯研究院副院长李刚担任主持人。
此次对话中,安格斯·迪顿与汤道生围绕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数字技术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智慧医疗为全球医疗发展带来的变化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更依赖互联网的世界,拥有和熟悉相关资源、技能的人和国家将从中进一步获益。从国家角度来看,中国在使用互联网方面已经遥遥领先,所以这一趋势将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安格斯·迪顿在对话中,对数字时代的中国颇为期待。
汤道生则系统介绍了中国企业和社会利用产业互联网对抗疫情的经验。“互联网让我们在应对疫情时候有了更多趁手的工具,这也是过去两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建设成就的直观体现。在过去的30年里,计算机和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信息的普及,拉近了人们的社交距离,也能用更便利的方式获取更多元的商品。未来,我们也还将从这场科技热潮中持续受益。”
数字技术战疫成效突出
“过去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做演讲,最多可能有100多个听众,但现在通过线上的方式甚至可以达到超过5000名听众,影响力更大。”安格斯·迪顿以自身经验为例,分享线上教育、线上办公产品为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认为,通过在线会议软件,可以和来自全球各地的学习者进行沟通,使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提升沟通效率。而这次疫情中数字技术的杰出表现,也是产业互联网长期价值的一个缩影。
“中国在使用互联网方面已经遥遥领先,这一趋势将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安格斯·迪顿指出,世界发展将越来越依赖数字技术,数字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将能够更好抓住未来发展机遇。
“数字技术在助力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汤道生表示,过去两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建设的成绩,让我们在应对疫情的时候有了更好的数字化工具。疫情爆发期间,腾讯一直与全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借助数字技术助力战疫,很多经验和手段也被其他国家所借鉴。
疫情中,腾讯地图在地图中加入发热门诊目录,通过导航系统将疑似感染病例引导到最近的发热门诊,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疑似感染患者的旅行时间和感染的传播。复工的过程中,腾讯健康码通过大数据帮助主管部门快速识别风险,精准管控疫情,确保民众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出行,帮助各省市的人员流动和商业活动从停滞中恢复过来。企业微信和腾讯会议也成为恢复工作和商业活动的必要工具;腾讯还与联合国合作,为75周年纪念活动提供在线会议服务。复学中,全国有超过1亿师生通过腾讯课堂、企业微信、智慧校园等产品进行在线教学。
智慧医疗将引领医疗体系变革
从具体领域来看,安格斯·迪顿和汤道生均认为,智慧医疗在此次战疫中的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在线诊断、AI医学影响等方式,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安格斯·迪顿举例称,线上问诊可以减少医生与病人的线下接触,甚至进行在线诊断。医生可以远程指导病人使用医疗器械进行自检自查,并获得相关的检测结果。“只要规范使用,可产生巨大价值。”安格斯·迪顿认为,不仅仅是便利用户,疫情中加速涌现的数字技术将给美国整体医疗体系带来更为长远的变革。
在此次战疫中,腾讯也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能力,提升智慧医疗服务能力。例如在战疫一线的湖北,腾讯觅影落地方舱医院,以AI医学影像助力新冠肺炎的CT筛查。过去,一次胸部CT平均产生300张影像,一位医生肉眼看片需要5-15分钟。而利用腾讯觅影的这套智能设备,AI算法最快2秒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新冠肺炎,大幅提升检查效率,减轻医生工作量,也让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治疗。
再比如,腾讯通过微信“支付”页面上线“医疗健康”服务,集合了权威医学科普、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权威24小时实时疫情统计、发热门诊地图等功能,向用户一站式提供及时、准确和权威的疫情信息。
而国家政策层面也在加速推动智慧医疗的进一步发展。2月份开始,广州、东莞等地试点推动“互联网+”慢性病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开通相关服务,慢病患者可以在线完成复诊、开药续方、药品配送全流程,并使用微信进行医保个账支付。
疫情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将进入全新阶段
和数字技术在战疫当中的突出表现不同,新冠肺炎疫情为经济全球化模式带来不小的冲击,部分跨国界、跨地域的经济活动甚至被按下了暂停键。
安格斯·迪顿认为,回顾人类贸易发展的数千年历史,大型流行病的集中爆发地大多与全球贸易路线高度重叠。“每当大流行病发生,经济全球化模式都会在短时间内受到质疑。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全球化的益处: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整体收入水平,许多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受益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