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城市群经济一季报:新基建发力,新产业逆势突破
时间:2020-04-28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果

4月下旬,2020年一季度各个城市的经济数据进入密集发布期。国内四大城市群中的主要城市,已经分别公布了经济数据。

总体来看,部分城市的一季度GDP增速并不理想,但随着3月份后复工复产进度加快,3月当月的主要经济数据降幅收窄,部分数据实现正增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受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发展的传统动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过,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新动能却得到有效释放。不少城市开始积极布局“新基建”,由此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降幅收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网游手游等线上服务也在快速发展。

珠三角新基建新业态发力

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关注的热点,其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新基建的基础与城市在教育、科技、产业等多方面的实力有关。四大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从一季度经济数据观察,“新基建”亦成为不少城市群经济“战疫力”的体现。

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目前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座主要城市已公布一季度数据。作为制造业集中的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在一季度经济上的一个较明显趋同点,在于第二产业的降幅较大。

不过,一季度新基建却展现出了较强的增长势头,广州市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较1-2月收窄5.0个百分点,其推动力之一正是琶洲互联网集聚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基建项目的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6.3%。

在5G方面有较强研发实力的深圳市,目标是在2020年8月实现5G网络的全覆盖。二季度深圳预计仍将在5G基站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由此推动地方经济的加速复苏。

此外,一季度珠三角城市在新产业、新贸易形态方面的发展,体现了地方经济发展“韧性”。

随着3月进入复工复产的加速阶段,广州市在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带动下,单月实现产值同比增长5%,整个一季度实现产值同比下降9.2%,降幅明显小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4%,占比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东莞市一季度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和8.6%,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0.5个百分点。

在上述珠三角四座城市中,新兴的贸易业态也推动佛山市成为唯一在外贸数据方面保持正增长的城市。

据佛山海关发布的数据,一季度佛山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19.9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增长10.3%,增量贡献度居广东省第一。此外,佛山一般贸易进出口降幅收窄,新兴贸易业态持续增长,其中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2.9亿元,增长96.2%;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276.3亿元,激增3.5倍。

长三角科技型企业逆势成长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目前上海和无锡两座在2019年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已经公布202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856.6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7%;无锡市GDP为2465.24亿元,增速同比下降5.0%。

上海一季度的互联网、数字化和科技创新相关行业发展较快,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逆势增长。

一季度,上海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3.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3%;教育业增加值增长5.2%;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增加值增长23.5%。以上四个行业合计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

新基建也是长三角城市群聚焦的一个重点。上海市在4月27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原则同意《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该会议指出,要抓好规划引领,进一步发挥好社会资本作用,适度超前布局,推动新基建项目尽快落地。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另一座在2019年GDP超过万亿的城市,苏州目前尚未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而根据4月25日苏州市召开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透露的信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依然在聚集。

今年一季度,苏州在部分经济数据方面取得不俗成绩,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2.3亿美元、增长163.3%,创历史新高;工业投资强劲增长13.3%,其中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3.1%;5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科创板2家,实现了新突破;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超过20%,财政收入总量、税比继续稳居全省第一。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外贸“重镇”,苏州还提出要以抢订单、保订单来稳复工、稳工业。加大政策集成力度,通过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企业全力保市场、保订单、保履约,让外贸企业减负前行,坚决守住外贸基本盘。

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和天津一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6.6%和-9.5%。这一表现并不突出,但两地在一季度经济数据中展现的“战疫力”依然可圈可点,尤其表现在新兴动能方面。

北京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电子、医药制造业及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相关项目带动下,分别增长4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