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教授黄泰岩就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接受了中国财富网采访。
黄泰岩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一定冲击,但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他表示,后疫情时期,更好维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需要统筹短期、中期和长期宏观经济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
中国财富网:你认为此次疫情,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哪些方面影响?
黄泰岩:短期来看,意外突发事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冲击,但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这是因为意外突发事件是短期因素,不会从根本上颠覆决定基本面主要因素的状况,但必须做到把意外突发事件控制在一定时间或一定区域内,才不会对经济发展构成长期趋势性影响。
2020年的意外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可以确定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
从国内来看,我国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目前已转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全面复工复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开始触底回升。因此,只要我国控制住疫情不因外部输入而反弹,后三个季度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经济增长回归到合理区间。
从国外来看,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蔓延,必然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和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企业构成严重影响,可是强大的内需扩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冲抵外需的负面影响。
此外,我国外贸企业积极转产,为世界各国源源不断提供极度短缺的抗疫物资,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中国财富网:对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长期发展,您持什么看法?
黄泰岩: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测算我国2020年—205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未来变动。测算结果表明,2020年—2035年我国将保持年均5%以上的增长,2036年—2050年将保持年均4%左右的增长。
按照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在2025年前将达到世界银行确定的人均GDP12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还能保持5%以上的增长速度,将创造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按此测算,我国GDP总量将在2035年左右超越美国,此后年均4%左右的增长速度将创造经济大国的发展奇迹。因而,我们有自信如期实现强国奋斗目标。
后疫情时期我们该如何做?
中国财富网:对于如何应对此次疫情冲击、维护经济发展基本面,从短期、中期、长期您分别有什么建议?
黄泰岩: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就广度而言是全方位的,就深度而言是全产业链的。但在不同的领域和产业,表现会有所不同。从三大产业来看,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更大;从“三驾马车”来看,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最大。而疫情对消费和服务业的双向冲击会形成螺旋推动。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冲击,既不能因为实行短期刺激政策而损害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格局,也不能因为经济基本面中长期向好而忽视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为了更好维护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需要统筹短期、中期和长期宏观经济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就短期而言,应采取超常规政策,迅速将经济恢复到正常发展水平。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是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严重偏离,属于非正常经济下行,这就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采取有效宏观政策实现稳增长。
就如同当商品的市场价格严重偏离商品价值时,通过迅速调整供求关系,使商品价格波动回归价值,是对价值规律的遵循一样。在非正常经济下行期间,政府采取超常规政策手段干预经济运行,使经济快速回归到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也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尊重和遵循。
为矫正短期经济增长严重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宏观政策的作用方向要正确,着力点要精准。
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稳增长要注重发挥新旧动能的组合驱动。培育新动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在采取短期稳增长的宏观政策时,必须坚持化危为机的工作思路:大力支持、扶持和引导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要一律平等,快速提高新经济所占比重,形成稳增长的强力支撑;大力支持、扶持和引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推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遵循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借此机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推动市场要素向更高效益、更高效率的部门和企业自由流动。
同时,在当前新动能还无力实现短期稳增长的情况下,还必须发挥旧动能的驱动作用,坚持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工作思路。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暴露出的最主要问题来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是最为严重的短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要,增长最快的就是对教育、文化、健康、体育、养老等服务的消费,这就需要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即使其中有些不属于“新基建”,也要给予大力支持。
此外,我国房地产业虽然总体不存在泡沫风险,但结构仍然不合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