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地方经济"战疫力": 云南GDP总量首超重庆,广东贵州抗压能力强
时间:2020-04-25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从GDP总量排名看,前四位依次为广东、江苏、河南、四川。云南省超越重庆市,排名从2019年一季度的第14位上升到第13位。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国进入复工复产阶段,3月是关键的一月。一季度经济出现了V字型走势,即在经历了1-2月的工业停工停产、商贸旅游业暂停后,3月开始复苏,部分地区经济数据较1-2月出现了较大的反弹。

截至4月23日,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比较和分析,寻找地方经济透露出的积极信号,并以此窥见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机遇。

我们认为,虽然一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和上年同期相比收窄,但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恢复。如果从3月份的数据观察,这种积极因素和向好的势头体现得更加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充分显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3月以来,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都出现反弹,三次产业降幅收窄,广东、江苏、湖南等地的经济复苏特点突出;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速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如新疆、宁夏、甘肃等;而部分东部地区经济增速降幅较大;尽管消费行业总体下挫,但互联网消费发展迅速,这成为了疫情之下,部分地区的消费产业最大亮点;而作为经济发展新动力之一的新兴工业,受疫情影响较小,成为了不少地区推动经济增速复苏的关键。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主要集中爆发在春节期间,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一季度显现,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运行加快恢复,但考虑海外疫情形势,外需成为未来经济的最大不确定性。

重工业占比高地区受影响大

上述已公布数据的25个地区与2019年一季度GDP总量排名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今年一季度有4个地区的GDP总量突破万亿,分别是广东、江苏、河南和四川,较去年同期减少1个地区,即湖北省。

从GDP总量排名看,排名靠前和排名靠后的省份,其位次并未发生变化。前四位依次为广东、江苏、河南、四川;21-25位的地区依次是吉林、甘肃、海南、宁夏、青海。

2019年一季度排名第五位的湖北省,在2020年一季度的排名中为第10位。

云南省超越重庆市,排名从2019年一季度的第14位上升到第13位,重庆市则下降一位。

山西和贵州的排名亦发生替换。贵州在2020年一季度排名上升到第16位,山西排名17位。新疆也超越天津在25个地区中排名19,天津则下滑到第20位。

综合观察,重工业城市受影响较大,尤其是汽车、石化产业占比较大的地区。

一季度,重庆经济总量被云南超越,在25个地区中排名第14位。重庆一季度GDP增速从2019年一季度的6%,变为2020年同期的-6.5%。其中第二产业的下降比重最大,为-11%。

而尽管2020年一季度的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1-2月收窄13.4个百分点,为25个地区中收窄幅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但增速依然下滑10.6%。主要原因在于重庆工业支柱的八大产业,汽车、摩托车、电子、装备、医药、材料、消费品、能源工业在一季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但从总体情况看,重庆经济的“韧性”与“新动能”仍在不断聚集,如高技术新兴产品增势良好,集成电路、智能手表、液晶显示屏、半导体分立器产量分别增长4.3倍、2.5倍、36.3%和10.8%。而随着重庆近年来持续对汽车工业进行调整,重庆亦有望在未来加速实现经济的复苏。

一季度,天津的GDP增速仅次于湖北,列25个地区的倒数第二位,与2019年同期相比,其增速排名未发生变化,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这表明天津的经济竞争力依然在培育过程中。

天津的工业结构中,石化和汽车工业占比较大,而上述产业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天津涉及上述产业的相关行业均出现下行,进而拖累全市经济增速,影响程度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加显著。

但积极的因素是,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组成部分,天津在5G、特高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方面投资力度较大,未来有望成为经济复苏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季度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4.7%,且较1-2月的收窄幅度仅1.5个百分点。在公布了工业增加值具体数据的14个地区中,其收窄幅度仅高于湖北(一季度较1-2月收窄0.2%)。

北京四大支柱行业在3月份的增速降幅收窄幅度不大,是影响总体增速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

不过,利好的消息是,4月后,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基本实现全面复工。且代表着北京工业经济新动能的高精尖领域加快复苏。

广东贵州抗压能力凸显

随着疫情在3月得到控制,当月全国各个地区的工业经济较1-2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部分地区的降幅收窄势头明显。用电量是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先行指标。3月,部分地区的工业用电量开始出现明显的增长。

如3月上海市用电量降幅比2月份收窄5.7个百分点。同期,湖南规模工业用电量降幅较1-2月收窄3.9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经济拥有较强的内生动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一些工业大省,在此前几年已经开始了转型升级,传统工业走上智能制造之路,新兴产业亦获得迅速发展。即使在疫情这样的突发情况下,地方产业凸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