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开局之年。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在被赋予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的同时,也迎来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南海之滨,暖风醉人,浪涛漫卷。4月13日,洋浦港畔,随着一声汽笛鸣响,第一艘以“中国洋浦”为船籍港的船舶拔锚起航;另一旁的洋浦经济开发区中石化(香港)海南石油有限公司自用码头,一艘油船正在装油,准备驶往东南亚……
两年前,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完善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两年来,海南铆足拼劲、保持韧劲,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发力全岛自贸试验区建设,同时也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两年来,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海南上下人心振奋,朝乾夕惕,加快探索构建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做好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的衔接。
“经评估,《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的中央事权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已经达到97%。”上证报记者近日从海南省委相关人士处获悉。
据介绍,海南省委将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以及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细化分解为356项和184项工作任务,2019年也被确定为“政策落实年”,以省委“意见”形式出台24条举措,自上而下建立一套推进落实台账。同时在全省范围启动“两个确保”(确保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项改革政策全面落实)百日大行动,梳理出任务清单120项,并专门成立指挥部和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推动落实。
“我们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已相继发布六批共71项制度创新案例,涉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产品交易、人才、机构改革创新、医疗等诸多领域,其中多项为‘全国首创’。”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在优化行政管理职能与流程方面,海南对全省85%的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不见面审批”。以法定机构形式探索设立了国际经济发展局、数据管理局、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全面优化管理服务。海南还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出台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15项功能全部落地运用并纳入离岛免税等特色应用,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均压缩一半以上;同时还出台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和差异化发展措施,下放土地审批等43项权限,推动“项目进园区、让园区说了算”。
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据了解,2019年,在海南,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24.4万户,新设企业7.3万户,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70.8%。世界500强企业有28家进入海南,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均入驻海南。
两年来,海南坚持将项目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自贸区(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共集中开工项目893个,总投资4841亿元。
出路在于“两条腿”走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两年来,海南始终把握正确航向,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自贸港产业体系的轮廓愈发清晰。
海南省省长沈晓明表示,海南经济的出路在于“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利用好国际旅游岛的离岛免税政策。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处处长吴全周说,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海南坚持“全岛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发展理念,布局3类20个重点产业园区,聚焦重点发展产业谋划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油气产业、旅游业规模已超千亿元;未来三年互联网产业、现代物流业、健康产业将实现千亿目标;到2030年,低碳制造、现代金融、清洁能源、教育文体、总部经济、南繁科技、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产业可跻身千亿产业群,有力支撑自由贸易港建设。
“我们认真汲取海南‘大起大落’的历史教训,实行商品住宅全域限购等最严措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破除‘房地产依赖症’。”上述海南省委相关人士表示,总体来看,海南全岛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初步实现了从过去房地产占全省投资和财政税收各50%左右的严重依赖,向以互联网、医疗、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转型。
数据中看改变。2019年,海南非房地产投资占比58.4%,提高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达67.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8.6%。
2020年3月7日晚,海南发布《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的通知》。该通知提出,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南在全国率先实施现房销售政策,这一调控力度“超出预期”,海南转型发展的决心可见一斑。
在房地产之外,备受外界关注的,还有赛马。对于此前传出“海南赛马运动相关规划即将出台”的消息,海南方面也立即作出回应。海南省文旅厅主要负责人表示:“海南没有赛马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