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网消息,4月21日,崔天凯大使参加彭博创新经济论坛研讨会,同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陆克文,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谢淑丽等就中美关系等展开讨论,研讨会由论坛编辑部主任布朗主持。崔大使主要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关系等谈及如下:
主持人问及,在中美短暂的言语交锋“停火”后,美方又开始指责中方有意扩散新冠肺炎病毒等,这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如何看待陆克文提出的中美应寻求对彼此敌意的“技术暂停”?崔大使表示,对中美关系应有更高的期待,不能止步于寻求对紧张关系的“技术暂停”,我们要对这组重要双边关系的根基所在进行严肃的再思考。过去几年,关于中美战略竞争及“修昔底德陷阱”等有很多讨论。但无论是记者还是战略家,鲜有人预见到今天这样的局面,一种看不见的病毒对所有人带来巨大影响。所以我们确实要认真思考什么才是包括中美在内的世界各国面临的真正威胁?人类社会的真正力量源泉和共同脆弱之处分别在哪里?我们的共同利益是什么?基于上述认知我们该如何定义中美双边关系?有哲学家说,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但我希望这场疫情能让我们受到教益,充分吸取教训,在务实和前瞻基础上发展中美关系。
崔大使批驳了有关中方早期处理疫情不够公开透明的说法。他说,公开透明是好事,我们都需要公开透明。具体到这次疫情,我们必须要看到,这次出现的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几个月前人们对其闻所未闻、一无所知。应对疫情是一个发现和认知病毒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时间,也远未结束,科学家对很多方面迄未能做出定论。中方已尽力做到透明,在发现和认知病毒的同时及时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1月3日,中方正式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出现不明原因造成的发烧病例。1月4日,中美疾控中心首次就此通话。几天后,中方与世界各国和世卫组织分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直到今天,我们每天举行(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公布最新病例数据及科研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崔大使表示,最令我担忧的是政治氛围中的混浊和不透明,特别是在美国。公开透明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实真相、了解科学结论,遗憾的是,这里几乎没有人关心科学家的观点。一些政客只热衷于推进污名化和无端指责,一些媒体人则热衷于臆测和散布谣言。这些人想要做什么?为什么在我们急于拯救生命的时候,他们要这样做?为什么在我们最需要科学的时候,谣言却甚嚣尘上?我认为,恰恰是对这些人的政治图谋,我们需要更多的公开透明。
在回应如何看待美方指称中方没有分享病毒信息的目的是想在疫苗开发上抢得先机、中方视疫苗开发为零和竞争的问题时,崔大使说,中方同世卫组织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医疗主管部门充分分享信息。过去两个多月,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进行了两次通话,中国卫健委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多次沟通,两国疾控中心及专家、医务人员通过视频会议等保持着密切接触,这些全是公开透明的。一些美国公司也正同中方合作开发药物、探讨防护手段及诊断方法等,其中一些公司同我有过沟通。你也可以向这些美国公司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崔大使强调,当务之急是中美要联手抗疫。事实上,中国驻美使馆、我本人及北京的同事们几乎每天都在同美方政、商界和有关州长联系,为医疗物资运美等提供便利。例如,(截至4月17日)中方已向美方提供了超过14亿个口罩,这意味着平均每个中国人都为美国人拿出了一个口罩,使得每个美国人差不多能拥有5个来自中国的口罩。当然我们还会做得更多。
崔大使还提到当前舆论中的一个奇怪现象,他说,当中方最初向美国和欧洲国家提供医疗物资时,有人说中方借此谋求地缘政治利益;当中方在几周前为确保出口医疗物资质量和符合国际标准出台了一些举措,有人又开始指称中方阻碍物资出口。这种“逢中必反”的思维(ABCMindset,AnythingbutChina)让我深感忧虑。
在被问及美政府换届是否会改变中美关系发展轨迹时,崔大使表示,中方从不插手美国国内政治。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都搞不清美国国内政治逻辑何在。不过有必要指出,我出使美国7年来的一个观察是,美国人民最关心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生计、工作、医疗和子女教育等问题,我不认为他们希望中国成为美国国内政治的中心议题。
在被问及中美是否应恢复对话时,崔大使表示,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始终致力于对话,对沟通机制持支持和开放态度。但每当美政府换届,甚至只是国务卿易人时,就会要求改建一个新的机制,对此中方总是尽量做出调整、予以满足。几乎所有变化都是美方引起的。所幸的是,两国元首保持了良好工作关系,他们的会见、通话积极且富有建设性。双方经贸团队过去几年努力工作,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我们还需要开展更多各层级、包括政治在内更广泛领域的对话。
在被问及中美是否有过互信时,崔大使表示,中美互信有起有伏。即便在美国及其传统盟友之间也不存在完全、彻底的信任,他们之间的信任也许还在下滑。但全力构建和提升互信应始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