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8014宗!"防疫模范生"新加坡为何遭遇滑铁卢?
时间:2020-04-2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自3月下旬以来,新加坡的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根据新加坡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4月20日中午12时,该国共有8014宗确诊病例,超越印尼成为东南亚确诊个案最多的国家。

然而,3月17日新加坡仅有266例确诊病例,并曾在2月13日和3月10日被世卫组织(WHO)表扬为“防疫典范”。这意味着,短短约一个多月内,曾经被誉为“防疫模范生”的新加坡确诊个案数暴增逾29倍。

作为一个总人口不到600万的弹丸之地,“狮城”新加坡的疫情爆发之快不禁让人担忧。从增长趋势上,新加坡疫情扩散近期明显加速,从800到1600用了11天,从1600到3200用了6天,从3200到5992,仅用了4天。

4月18日下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社交网站表示:“未来数日将是抗疫关键,全体国人必须尽一己之力,共同打败新冠病毒。”当日,新加坡新增确诊病例942宗,创下单日新高。然而,4月20日,新加坡的确诊个案却再创新高,达到1426宗。

防疫政策急转弯

事实上,在疫情爆发后不久,新加坡政府就果断实施了追踪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病毒测试和旅游限制等一系列措施,在短期内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同时,新加坡卫生部门按照防疫需求,迅速实施了对不同人群的休假令(LeaveofAbsense)和居家隔离令(Stay-HomeNotice)。

在疫情初期,依靠高效精良的公共卫生体系以及果断切断输入传播链,新加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抗疫成绩单。2月下旬,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布研究报告指出,1月23日新加坡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之后短短10天之内,就能检验出18例病例,具备了“接近完美的黄金标准”的监测能力。

新加坡官方宣传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直至4月初,新加坡所有公司、学校、商业场所一直都保持正常运作,因此该国的抗疫模式亦被外界评价为“佛系抗疫”。

然而,随着抗疫形势急转直下,新加坡的防疫政策也出现了逆转。最明显的是,新加坡政府也一改此前不建议民众佩戴口罩的立场。

李显龙于4月5日宣布政府为所有家庭配发可重复使用的口罩,并在三天后首次在社交网站上传了他本人戴口罩的照片。同时,自4月7日起,新加坡将采取为期一个月的“阻断防疫(circuitbreaker)”,意在快速切断感染链。具体阻断措施包括:关闭提供非必要服务的商店、关闭学校和学前教育中心、落实居家办公以及加强安全距离措施,禁止私人与公共场所聚会。

4月14日,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宣布,除两岁以下幼童与户外激烈运动者外,即日起外出一律戴口罩。同时,新加坡出台了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初犯会罚款300新加坡元(下称“新元”),累犯罚款1000新元或由法院审理,外籍人士工作证或永久居民身份甚至会被吊销。

同时,新加坡政府鼓励民众对社交聚会和不戴口罩的行为进行举报。政府每天直接发到国民手机上的疫情消息中就有这样一条:“您可以通过‘一联通’应用程序(OneService)举报安全距离措施违例情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新加坡政府甚至出台了十分繁琐细致的指引,包括市民不可再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但离婚的家庭孩子仍可会见分居的父亲或母亲,以及快步行走算是剧烈运动因此可豁免不戴口罩等。

对于新加坡本地传播是否已经受控,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表示:“根据我们的数学模型,目前新加坡新冠社区传染数估计为1或小于1,因此现在采取的各种保持安全距离、居家办公这些措施其实是有效的,传染数确实是下降了。”

外来劳工成防疫薄弱环节

为何新加坡的疫情会发生惊天逆转?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4月16日在社交媒体发文,坦率地指出:“我们现在正在为此付出代价,套用了抗击非典的经验,但低估了新冠病毒的影响。”

由于本国人口数量有限,出生率低,自197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输入外劳计划,在1971年前后,该国每年由马来西亚输入超过四万名劳工,当时政府大力发展工业,引入多家大型工厂,后来劳工短缺愈趋严重,所以放宽输入国至斯里兰卡、孟加拉、菲律宾和泰国等国。1970-2010这四十年间,新加坡总人口增加了1.45倍,包括外劳在内的非居民人口却飙升超过二十倍。

根据新加坡在去年发布的《2019年人口简报》,新加坡的570万总人口中,本国公民只占350万人,另外有53万外籍永居居民,而持各种工作和学生签证的非居民人口高达168万,其中主要是持工作许可(WorkPermit)以及SPass这两类从事体力劳动的客工。

近一两周,新加坡确诊病例急剧飙升。其中,来自客工宿舍的病例每日几乎都是三位数增长。4月19日的596宗新增病例中,有544起是住在客工宿舍的工作准证持有者、22起是住在宿舍外的工作准证持有者,其余30起属于社区病例。4月20日的新增确诊个案中,仅有16例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目前,新加坡有30多万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从事建筑业、清洁等体力劳动。这些在新加坡被称为“客工”的外来劳工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缅甸等国,其中有20多万人蜗居在十分拥挤的43个集体宿舍中,一间房通常有12人或更多,卫生情况堪忧,而且大部分客工共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