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介绍当前经济形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一季度经济形势、应对疫情冲击、脱贫攻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CPI涨幅等近期热点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来看会议要点:
1、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下降6.8%,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6.5%。4月1日-15日,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2%,实现了正增长。
2、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复工。从电网企业监测的用电情况看,有色金属、医药、电子、化工、钢铁、机械等工业行业用电量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去年水平。
3、强大国内市场正在有力发挥托底支撑作用。在疫情应对中,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行业快速发展,线上课堂、网上办公、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成长迅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13.2%。
4、发改委将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就业民生等方面,抓紧推出一批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5、今年以来,发改委分批下达2020年以工代赈资金56亿元。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预计将吸纳约30万受疫情影响滞留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业增收。
6、发改委初步研究明确新基建范围,卫星互联网、区块链被纳入。
7、外资基本盘总体稳定,今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
8、3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收窄了0.9个百分点,环比下跌1.2%,是近10多年来环比最大降幅。CPI涨幅有望继续回落,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4月发电量实现同比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数已复工
在发用电情况方面,袁达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下降6.8%,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6.5%。分地区看,全国7个省份用电正增长,其中云南、新疆2个省份增速超过5%。据电网公司调度数据,4月1日-15日,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2%,实现了正增长。
投资项目审批方面,3月份,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773亿元,其中审批6个,核准2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行业。
在复工复产方面,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复工。从电网企业监测的用电情况看,有色金属、医药、电子、化工、钢铁、机械等工业行业用电量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去年水平。
从物流情况看,铁路装车数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民航、港口、水运均正常运营,快递业务量已明显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从重大项目情况看,各地坚持分类指导、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加大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有力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开复工提速扩面。
一季度经济下行并非正常反映,强大国内市场支撑经济有序恢复
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8%,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明显下滑,引发社会热议。
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表示,首先,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并非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发严重事件带来的结果。其次,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难免要付出一定经济代价。“相比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短期承压这个代价是必须承受的,也是值得付出的。”严鹏程说。
严鹏程指出,当前经济运行正常秩序正在有序恢复。从3月份以来的情况看,各项经济指标正在逐步好转。生产方面,用电量、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明显恢复,3月份工业降幅比前2个月大幅收窄12.4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3.9个百分点,4月上旬用电量已同比增长1.5%。需求方面,内需正在不断恢复,一季度投资、消费降幅分别比前2个月收窄8.4个、1.5个百分点。预期方面,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回升16.3个、22.7个百分点,双双重回荣枯线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复苏趋势令人鼓舞。
严鹏程强调,强大国内市场正在有力发挥托底支撑作用。在疫情应对中,不少企业顺应防控需要,迅速开展技改扩能和转产扩产,一些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工农业产品生产和销售保持了正增长,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行业快速发展,线上课堂、网上办公、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成长迅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13.2%。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在就区域总部落户中国等加快洽谈进程。这些逆势成长的新增长点增长极,都展示出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
将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就业民生等方面推出一批更有力度政策举措
为应对疫情冲击,前一阶段在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这些政策正在逐步落地。
严鹏程介绍,发改委注意到,受国际疫情“二次冲击”等影响,各类市场主体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就业民生等方面,抓紧推出一批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着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高生存发展能力,切实稳定经济运行。
具体而言,严鹏程表示,发改委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