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无前例的政策投放后,一个月时间内,美股三大股指从技术性熊市转换成技术性牛市,全球市场的流动性危机暂时缓解。但金融市场最终反映的还是实体经济的基本面。IMF全球副总裁用Lockdown(大隔离)或者Shutdown(大封锁)来形容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根据IMF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由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目前对全球经济走势的判断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下行风险较大。中长期来看,本次疫情也将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对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即便疫情过去,部分产出损失也难以弥补。加上在疫情冲击之前原有一些全球性结构因素,例如生产率增速较低、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以及地缘政治问题等,全球经济长期增长面临挑战。在此基础上,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将重新塑造全球市场和产业链。
全球性流行性危机已经解除?美联储史无前例的扩表,是否会在疫情结束后造成溢出风险?发达经济体集体进入低利率和负利率之后,会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全球产业链是否会产生分化?第一财经《首席对策》对话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
李宗光的主要观点:全球流动性危机基本解除,但未来发达国家各大经济体长期低利率的状态,将对金融市场各个层面构成影响;全球经济未来将持续疲软,应继续发挥政策性作用;去全球化短期加速,长期产业链将出现区域性分化;中国经济增长还有较大空间,强力增长才能破局危机。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目前的全球市场在经历了疫情一轮冲击之后,现在看来是有一个好转的局面。以美国市场为例,一个月之前,美股三大股指还是一个技术性的熊市,短短一个月大量的政策注入市场之后,现在看美国市场已经是一个技术性的牛市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的流动性危机现在已经解除了?
全球流动性危机基本解除
李宗光:2月20号之后疫情在海外爆发,一度面临严重性的流动性危机。那么之后的话,其实美联储应该说是做出了非常大胆的举动,包括一个月之内降息,连续两次大幅的降息,包括购买资产,第一次是宣布7000亿,第二次是宣布无限量的购买,之后的话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流动性的安排措施。还有和其他国家的央行,主要的央行推行流动性的互换,实际上就是向其他国家提供美元。所以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之后,应该说是流动性的指标是显著的缓解,比如说我们衡量恐慌指数就是标普500的VIX指数,那么从85.5是回落到了40附近,应该说是大幅的回落。那么像它的高收益债券的利差,那么其实从535个基点基本上回到400以内,应该说是一个显著的缓解。所以我们觉得流动性的危机应该说是暂时告一段落。
第一财经:这次美联储是史无前例的扩张它的资产负债表,您怎么来看它对于全球的金融市场的一个溢出性的风险是否在加大?
美国扩表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冲通缩和恐慌情绪
李宗光:最近我们也看到了,过去一个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大约是从5万亿跳升到6万亿左右,这个速度应该说2008年、2008年之后,历次来讲应该是跳升最快的,那么从效果来讲的话,我们觉得确实它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金融市场的恐慌应该暂时过去了,然后效果也是明显。至于你说它的溢出效应,我觉得从对抗通缩来讲,从环境恐慌来讲,现在应该是要积极的去看待。目前来讲的话,我们觉得他对于无论是稳定经济还是稳定市场,应该说是要积极的去看待这一点。
第一财经:全球的发达经济体都进入到负利率的或者低利率的状态,长久低利率状态会对全球的经济包括金融市场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同时它是否会重塑全球的一个金融环境?
长期低利率状态将对金融市场各层面产生影响
李宗光:美国国债的利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所以它降到了0附近,大家对于负利率的担忧,它是进一步的加剧。刚才我们讲其实全球的主要国债的收益率降到了负利率,本身反映的就是全球的经济复苏疲弱,甚至是有一些通缩。至于你讲的刚才对于金融市场的塑造影响,我们觉得是有影响的。当你的无风险利率降到了0甚至负值,那么这对于整个的大类资产的定价,都有可能要去重塑。另外一个我们看到商业银行它其实是对于利率是更加的敏感,你无风险利率降到0以后,你的储户你的存款实际上就是0了,甚至是负值。那么它对于银行的整个的商业模式、盈利的模式,它会有一个猛烈的冲击,就相当于银行作为最古老的金融行业,它的基础发生动摇。所以我们觉得它对于整个金融业来讲,还是有比较严重的一个冲击。
第一财经:您认为低利率状态对资产定价会有一个重塑,接下来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李宗光:目前来讲的话,负利率的冲击,实际上就是使各类资产的定价更加的脆弱,因为你负利率之后的话,其实那些有收益的资产可能会更贵。整个的金融市场可能更加脆弱,这个是可预见的。你说过去10年为什么美国的国债收益率没有出现一个负利率?为什么日本德国出现负利率?是因为他们的经济不好,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负利率?是因为我们的基本面其实是比美国比其他国家是要好的。所以说你离开了经济基本面去谈负利率,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
第一财经: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