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政策下,旅游企业只能依靠与持有牌照的免税公司合作,才能实现在免税领域的深耕。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巨大冲击,使得国内旅企充分意识到单一业务模式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经此一“疫”,如何增强业务抗风险能力已经成为国内旅企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旅游企业先天拥有客户资源优势,如何进一步在‘流量变现’方面做文章,可成为旅游企业实现业务发展多元化的一种思路。”一位旅游业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实际上,对于国内旅企而言,围绕主营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几乎成为共识。这其中,以凯撒旅业(000796.SZ)、众信旅游(002707.SZ)为代表的国内旅企便试图将客户资源与免税领域相结合,开辟了免税“新赛道”。
不过,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旅企布局免税行业,虽然可与其旅游业务形成互补,但免税品零售属于国家特许经营行业,免税牌照的限制预示着旅企在这一市场难以发挥主动性。
旅企疾驰免税“新赛道”
4月8日晚间,凯撒旅业宣布将公司注册地由“陕西宝鸡”变更至“海南三亚”。二十多天前,该公司刚与三亚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凯撒旅业在三亚的旅游、免税等业务发展由此获得当地政府的背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凯撒旅业在免税领域的布局最早可追溯至去年6月份。
彼时,该公司宣布与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中出服)达成合作,入股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进境免税店,持股比例为49%。
参股免税店让凯撒旅业迈出了布局第一步,而随后设立免税公司、进一步“绑定”与中出服的合作关系,则让该公司在免税“新赛道”上疾驰。
2019年11月3日,凯撒旅业连发两份公告,再度发力免税领域。首先,该公司宣布出资2亿元,在海南省海口市设立海南同盛世嘉免税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同盛免税)进入海南离岛免税产业;其次,新设立的同盛免税将出资收购江苏中服免税品有限公司(下称江苏中服免税)20%股权,交易作价为1200万元。
江苏中服免税的最大股东为中出服,持股比例70%,后者则是唯一拥有市内国人免税店经营资质以及同时具备口岸进境与出境免税牌照的公司。
今年,凯撒旅业与中出服的合作关系再度深化。3月18日,凯撒旅业下属全资子公司凯撒同盛中标北京嘉宝润成免税品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嘉宝润成)增资扩股项目,并与中出服签署了《增资协议》,增资金额为8000万元。股权结构变更后,凯撒旅业将持有这间北京市内免税店40%的股权。
从离岛免税到市内免税店,凯撒旅业在免税领域“狂奔突进”。凯撒旅业副董事长徐伟表示,“2019年10月凯撒旅业实控权变更后,公司实控人及创始人提出了‘一主三辅’的发展思路,后续公司将以旅游为主,同时兼顾食品(航食、铁餐),免税和金融业务(易生支付),这些辅助板块大大增强了本次疫情中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觊觎”免税领域已久的旅企并非凯撒旅业一家。
今年2月份,众信旅游宣布与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免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境内外旅游零售市场。对此,众信旅游表示,通过与中免集团合作,公司正式进入免税和购物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中免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免税运营商,是经国务院授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的国有专营公司。该公司由中国国旅(601888.SH)100%持股。通过聚焦免税主业,中国国旅业绩快报披露2019年预计实现480亿元营收,净利润大幅提升至约47亿元。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国内最大的OTA企业携程数年前已与国内外免税店开展合作。
2017年,携程全球购宣布与海南免税易购正式开展合作,实现双边流量互补和线下线上渠道打通;2018年,携程全球购与迪拜免税店签署合作协议,实现携程用户在迪拜免税店购物的独家折扣等增值服务;同年,携程全球购宣布与新加坡新罗免税店扩大合作,进一步加大了亚洲市场合作商户的布局。
新入局者“突围”不易
尽管免税领域入局者众,但一些现实困境摆在凯撒旅业、众信旅游面前。
一位不愿具名的旅游业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旅企拥有资源优势,引流变现经验丰富,有助于进入免税领域,但国内免税市场空间有待提升、免税牌照资源稀缺等现实情况也将给后来者带来阻力。
我国免税行业起步于1979年,经过40年的发展,该行业2018年的销售收入达到395亿元,增长迅速。然而,相较于境外免税消费而言,国内免税消费回流空间却十分广阔。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居民境外购买免税商品总体规模超过1800亿元,占全球免税市场销售额的34.8%,是国内免税消费的4.5倍。
巨大的提升空间之下,国内免税市场目前却还尚未放开。
由于免税零售属于特许经营行业,我国免税品行业采用牌照授权运营机制,牌照稀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国仅有中免集团、海南免税、珠免集团、中出服、深免集团、日上免税以及中侨免税7家持牌免税公司。这其中,中免集团经过持续整合后,成为国内免税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超过八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