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国债特别在哪?
1、发行用途不同:特别国债专门服务于某项特定政策,支持某特定项目需要。
2、预算管理不同:特别国债纳入中央财政国债余额管理,在发行时作余额调整,但并不一定计入赤字。早期发行的特种国债、长期建设国债计入财政赤字,98年及07年所发行的特别国债则编制于中央政府性基金,不纳入财政赤字。
3、发行流程不同:特别国债发行首先需要国务院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增发特别国债,调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随后由财政部根据议案规定发行。
历史上我国怎么用?
不同特别国债的发行背景、发行形式及承载功能各有不同,基本成功解决了经济发展在特定时期所遭遇的特定问题。
1、1989-1991年发行特种国债,在当时经济转冷、通胀承压的背景下,专项融资支持经济建设,计划分配发行额度,结合中央的双紧政策,有效的压制了通货膨胀;
2、1998-2000年长期建设国债,在国家面对亚洲金融危机、洪涝灾害、产能过剩、银行风险的多重困局下,向商行定向发行,支持基建、灾后重建、国有技术改造、西部开发等项目,帮助国家平度危机,保持社会稳定;3、1998年特别国债补充资本金,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清算银行标准,本次特别国债的发行为国有银行提供充足资本金,化解了银行系统风险;4、2007年特别国债成立中投,针对外汇储备突破万亿大关,同时国内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问题,本次特别国债的发行为财政部购入央行外汇,成立中投提供资金。
海外国家怎么用?
回顾我国特别国债的发行经验后,我们进一步了解海外国家发行特别国债的案例。特别国债在全球应用的例子广泛、功能各异。
第一类功能:应对危机支持经济发展,日本几度在危机后以发行国债平衡赤字刺激需求,但最终对特别国债依赖成瘾。第二类功能:筹措外汇以平衡汇率,这是韩国稳定汇率的特别手段。第三类功能:重塑主权信用,这是秘鲁、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在遭遇主权信用危机时所采纳的举措。第四类功能:支持灾后重建,智利在巨大地震灾害后曾发行特别国债。我国在1998年所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也有类似考虑。第五类功能:战时国债,这也是特别国债最早的历史,在一战二战时广为各国所用。
当下特别国债的发行展望
结合历史与海外经验,我国当下确实具备发行特别国债的特殊条件。首先,特殊的疫情冲击下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同时海外疫情的持续扩散以及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更为长期经济增长增添了不确定性,这一情景类似于1998年。其次,特殊的抗“疫”战下财政增长存在压力。疫情至今主要“战疫”政策已合计增支减收近3000亿,全年狭义增值减收冲击预计可达万亿。
具体应用方向上,或可补充财政有限的空间,专项支持大型基建项目;或可支持新基建,为高新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再以特别国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特别国债对流动性冲击非常有限,借鉴1998年发行经验,以对银行定向降准作为其认购资金,可有效减小国债发行对流动性影响。预计2020年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或达6000亿,对应需向全国性大型银行定向降准至少0.5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超预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