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内外疫情冲击下,经济一季度大概率负增长。且受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影响,2季度经济也很难大幅回升。3月12日,总理在国常会的会议上表示,“只要就业稳住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没什么了不起的”,可能是一个信号,比起在外部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谈经济增速,当下更务实的做法可能是先稳住就业。只要就业稳住,即便今年经济增速低一点,不会影响后面几年的经济运行态势。对于稳就业,我们觉得有四个问题较为关键。
问题一:稳就业需要新增多少就业岗位?
当下每年需要新增1100万至130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新增就业人数等于新就业人员减去离退休人员)。
其中,每年新就业人员,考虑五类就业人群的数量后,我们判断在1800-1900万左右。其中,大学生每年需解决7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人数,每年需解决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初中或高中毕业后,未进一步升学的人,大概有50万左右。一产就业人员转而从事二产、三产就业人员,最近几年每年大概有500-600万左右的一产就业人口进入城镇再就业。军队复员人员,估计每年有50万左右,需要安排其就业。
每年离退休人员,我们并未找到官方数字。从两个角度综合看,判断每年有600-700万人退休。第一个角度是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参保人数,在2015年以前每年新增500-600万,2016-2017年,这一数字出现陡升,接近1000万。
2018年回落至700多万。第二个角度是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城镇就业人口数据推算至当前每年的退休人数(按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考虑死亡率等因素)。测算结果表明,2017-2020年每年退休人数在500-700万左右。
问题二:稳就业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速?
考虑到最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新增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尽管最终实现的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以上。我们判断,政府对稳就业的底线在新增1100万就业人口,允许存在一定数量的失业人口。那么,提供110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速?我们判断在4.7%-5%之间。
5%的测算结果,采纳政府的视角。根据单位经济增速可以创造的新增就业机会予以估算。2019年,单位经济增速可以创造222万个就业机会。那么2020年解决1100万人的新增就业问题,需要经济增速在5%左右。
4.7%的测算结果,考虑了经济总量在不断变大的事实,单位经济增速,新增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变大中。我们从每新增一个就业机会,需要新增的GDP总量这一角度予以估算。在2017-2019年,每新增一个就业机会,需要新增的经济总量在38万元左右。
问题三:稳就业的难点在哪?
难点一,结构的变化需要变更解决问题的思路。供给端从农民工为主转为大学生为主。需求端三产对经济的贡献超过了二产,吸纳人员数量在不断上升。解决思路应在于能够充分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区域及行业,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就业人口。难点二:存量就业人员受疫情冲击有失业风险。
问题四:稳就业的举措有哪些?
对大学生,以缓为主;对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为主;对小企业,以保为主。
风险提示:
海外疫情失控;内需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