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观宏观·每周三问系列报告(一):海外疫情、国内通胀、美元指数
时间:2020-03-18 00:00:00来自:长江证券字号:T  T

近期,市场对海外疫情扩散、油价大跌对通胀影响及美元走弱讨论较多。针对这些热点话题,我们最新开辟“每周三问”系列栏目分享最新观点,敬请关注。

海外疫情,哪些经济体的风险存在低估?

海外疫情,2月中旬开始加速扩散;2月中旬前后,海外累计确诊病例仅500例左右,截至3月10号,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35000例。其中,亚洲疫情依然比较严重,韩国、伊朗都超过7000例。欧洲已进入加速扩散阶段,意大利超过10000例,法、德等快速破千。其他地区中,美国病例近一周增长很快。

疫情爆发后,新加坡、韩国等少部分国家,通过严格的防控措施和高效的医疗体系成功抑制疫情蔓延的速度,比如韩国新增病例从1000多例/天降到300例/天以下。伊朗及欧洲主要国家,由于防控不利,疫情持续加速扩散。从病毒检测力度、死亡率等来看,意大利、日本、美国等感染人数可能存在一定低估。

原油价格大跌,国内会否通缩?

我国的CPI构成上,油价相关项的权重较低,而食品、衣着、医疗保健等权重较高。CPI分项的构成,使得我国通胀受油价影响较小。同时,从2016年开始,我国为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对油价设置了调控上下限;下限方面,油价跌至40美元/桶以下时,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将不跟随调降。

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需要警惕国内CPI二次冲高的风险。在前期部分需求受到抑制情况下,部分行业供给的快速收缩,以及成本端压力的上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涨价动能。二季度,伴随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经济活动恢复,供需缺口容易放大通胀压力,阶段性推升CPI,不排除CPI二次冲高的可能。

美元指数近期走弱的原因?

美元指数,反映的是美国与非美经济体经济的相对强弱程度;美元指数中,欧洲区货币占比较高,欧元、英镑占比分别近60%、12%。由于欧元占比最高,美、欧经济及货币政策的偏离程度,对美元指数影响最大。2月20号前,美元指数从96.5一路涨至99.9,反映的是疫情干扰下,欧洲、亚洲经济预期的下修。

2月20号之后,美元指数从99.1降至96左右,更多反映的是美欧货币政策宽松预期的不同。在美国疫情开始出现后,美联储积极、主动释放宽松信号,并在3月3号降息50bp。与美国情况不同的是,欧洲虽然也受到疫情影响,但欧央行较为“淡定”,不断强调“欧洲经济依然稳健,货币政策将采取谨慎立场”。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扩散超预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