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统计局公布了1-2月经济数据,需求和生产全线下滑。如何看待1-2月较为惨淡的经济数据,未来经济前景又将如何?以下是我们的解读:
工业大幅下滑。一是工业增速创下新低。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大跌转负至-13.5%,创下历史新低,也印证了2月全国制造业PMI大幅下滑。二是中观层面,汽车、装备加工增速大幅下滑。1-2月各主要行业增速全线下滑,而汽车和装备加工类行业增速显著下滑,后者与出口交货值增速大跌转负相互印证,反映海外疫情蔓延令外需持续低迷,拖累生产。三是微观层面,汽车、水泥产量跌幅较大。1-2月发电量增速下滑至-8.2%,印证生产低迷,而各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速也普遍下滑,汽车、水泥跌幅分别达到46%和30%,煤炭产量也是小幅下降,而粗钢、有色金属产量增速也都明显下滑、几近归零。
投资明显转弱。一方面,投资增速大跌转负,投资缩水1/4。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跌转负至-24.5%,民间投资增速也大跌转负至-26.4%,指向投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制造业、基建投资缩水三成,地产仍有韧性。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速降至-28.2%,是主要拖累,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增速仅-31.5%;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降至-23.0%,也同样低迷,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降至-30.3%,而房地产投资增速-16.3%,相对更有韧性。
耐用消费惨淡。消费也同样大幅缩水。1-2月社消零售、限额以上零售增速分别下滑转负至-20.5%、-23.4%。分品类看,必需消费明显分化,服装鞋帽类零售增速大跌转负,但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医药品类零售仍然维持正增长。可选消费整体惨淡,耐用品是主要拖累,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以及地产相关的家电类、家具类、建材类零售降幅均在30%左右。
地产需求冷清。地产销售量价齐跌。1-2月全国地产销量增速大跌转负至-39.9%,而2月70城房价增速也是继续回落。虽然房贷利率已连续三个月微幅回落,但受疫情冲击影响,楼市成交仍较冷清。土地购置、新开工跌幅双双扩大。受地产销售低迷影响,房企到位资金增速也大跌转负至-17.5%,并拖累土地购置、新开工跌幅双双扩大,而这也令未来地产投资承压。
2季度经济有望改善。受疫情冲击影响,1-2月经济供需两弱,1季度经济或出现零增甚至负增。但一方面,3月以来生产逐渐改善。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复工逐渐展开,工业生产有望回升,3月以来农历口径下的中观高频的发电耗煤同比增速等数据已有所改善。虽然海外疫情仍在蔓延、外需依旧承压,但当前外需占比远低于08年,内需是绝对主体。而另一方面,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未来随着疫情警报的降低和解除,加上央行适度宽松降低贷款利率,财政减税降费和“新基建”发力,内需将逐渐恢复。因而,我们预计2季度经济增速有望恢复至6%左右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