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CMI2月终值大幅下跌7.8个百分点至81.3%,为2016年以来的最低值。CMI显示1-2月经济活动增速可能受新冠疫情明显冲击。
CMI的主要分项指标均显著下滑,包括工业生产、内需及非食品价格。
同时,2月中下旬政策力推复工复产,CMI2月终值较初值小幅上升、与中金开工指数(PAT)1走势一致。从CMI分项指标来看:
CMI工业生产分项显示,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较2019年4季度明显回落,至3%附近。2月中金CMI工业生产分项指数下降4.4个百分点至81.7%,为2016年来的最低值。春节以来全国产能大范围关停,严重阻碍了2月的生产活动:往年产能利用率水平在春节后2周即应当恢复至(节前水平的)90%以上,但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2月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46%。
考虑到各地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隔离措施,1-2月消费增速的降幅可能大于非典时期(非典时期,社零增速下降约4个百分点);线下体验式消费可能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2月CMI内需分项大幅下跌16.7个百分点至67.9%,创2009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中金CMI指数最早追溯至2009年)。隔离防控措施导致诸多消费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尤其是线下消费如汽车销售、电影票房等。其中,2月乘用车销量同比骤降79%。
2月CMI外需分项指标大体持平,主要由于发达国家PMI在2月尚未反映出新冠疫情的影响。然而,随着新冠疫情在海外快速传播,中国外需的不确定性可能上升。
2月CMI价格分项指数下降3.3个百分点至94.6%,主要由于PPI相关指标显著回落,表明新冠疫情影响下需求疲弱。
往前看,3月景气度可能环比回升,但海外疫情快速升级、不排除中国外需受到第二波冲击的可能。2月CMI显示,中国国内新冠疫情对生产与消费产生了明显负面冲击。然而,3月经济活动环比大概率有所恢复——我们的中金开工指数2显示,3月平均开工率可能回升至80%左右、对比2月仅为46%。但与此同时,虽然新冠疫情在中国已经进入“平台期”,但过去几周在海外加速升级,尤其是韩国、意大利、伊朗,且美国疫情大规模蔓延的可能性也在增加。由此,新冠疫情可能拖累全球经济,进而抑制中国外需3。我们将继续重点关注海外疫情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内的政策应对4,以衡量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