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央行2020年3月11日公布了我国2020年2月社融相关数据,1)新增社会融资规模8554亿元,前值50700亿元;2)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9057亿元,前值33400亿元,预期11960亿元;3)M2同比8.8%,前值8.4%,预期8.47%。
点评:
1、“疫情防控债”发行成为社融同比变化最为重要的增量来源。2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8554亿,同比去年同期减少1111亿元。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项目为企业债券融资和政府债券融资,分别同比增加2985亿元和同比减少2523亿元。1)企业债券作为社融同比变化最为重要的增量来源,我们认为,与疫情防控有重要关联;1月31日,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指出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公司信用类债券建立注册发行“绿色通道”;根据央行公布,截至3月10日,已累计发行支持疫情防控债券236只、2095亿元。2)对于政府债券本期同比大幅减少,我们认为,可能与春节因素1月政府专项债密集在年前发行有一定关系,预计3月,政府债券发行将明显回暖。展望来看,伴随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再融资制度的推行,预计企业债券、政府债券、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将持续回暖。
2、疫情影响信贷结构,居民消费被抑制使得居民户贷款同比有较大下降,但企业信贷相对未受到影响。2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57亿元,同比多增199亿元;比较来看,2月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企业融资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其中,1)企业信贷2月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多增2959亿;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5069亿,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970亿;票据融资同比减少1061亿元。我们认为,短期信贷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大幅增长,可能是为了对冲疫情对于企业短期现金流影响;而中长期贷款同比略有下降,可能与2月因疫情延迟复工、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减缓有关。2)居民户贷款减少4133亿元,同比减少34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减少1572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1855亿元。我们认为,居民户贷款同比有加大幅度减少,主因可能是疫情使得居民消费行为受到抑制,尤其是短期消费行为被抑制的更为明显。
3、M1和M2增速均有所改善,居民户存款或有向权益市场搬家迹象。2月末,M2余额203.08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M1余额55.27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4.8个和2.8个百分点。从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结构来看,1)支撑M2增速的项目,企业存款同比多增约1.48万亿,财政存款同比减少约3034亿;2)拖累M2增速的项目,居民存款同比减少1.45万亿;考虑到2月疫情期间居民消费整体抑制,同时,2月基金发行市场火爆及股票市场持续活跃,不排除2月居民存款或有搬家行为。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不达预期、疫情蔓延超出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