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以来通胀走势回顾
2000年以来国内CPI高于5%有4次:1)2004年6月-2004年9月;2)2007年7月-2008年7月;3)2010年11月-2011年10月;4)2020年1月-。而同本次CPI上行过程中食品项快速上行(超过20%)可比的是2008年这次(达到23.3%)。
2000年以来国内PPI走势符合经济周期。2010年之前中国经济快速扩张,PPI波动中枢随着经济的扩张逐渐走高;2010年后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阶段,PPI波动中枢回落,且剔除2016年供给侧推动的原材料“涨价”因素后,基本处于负增长状态。短周期的PPI波动与库存周期的运行相关性较高。
CPI-PPI剪刀差反馈了信用周期的起伏。在货币政策向实体信用传导通畅的情况下,M1-M2增速领先CPI-PPI剪刀差6个月左右。意味着若2020年初的经济调整推动信用完成筑底回升,则2020年下半年经济周期向上启动复苏,CPI-PPI剪刀差走向收敛。
国内通胀影响因素的探讨
流动性视角的通胀逻辑。长期,通胀是货币因素,流动性供给的扩张将驱动通胀中枢回升。
短期,流动性驱动的实现需要除了供给因素外,还要需求端的平衡。不同类型融资需求影响不同——扩张性需求将驱动价格要素回升,债务性需求将驱动价格要素回落。
非流动性视角的通胀逻辑。从消费端出发,农产品在供给受限情况下阶段性驱动价格上行,关注2020年开始的沙漠蝗虫、2019年开始的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转换年对气候产生的扰动。从成本端出发,能源市场、外汇市场波动率的抬升将压低市场的通胀预期。
通胀预期回落的资产选择
基准假设下维持利率品的配置。2020年2月开始的通胀预期回落过程,我们视为是库存周期的二次回落过程,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权益资产和商品资产波动率继续上升。对于短期资金,利率资产仍是周期末端配置的选择。对于中期资金而言,逢低关注权益资产和工业品的左侧配置窗口。
风险假设下关注市场流动性风险。若市场的信用风险继续放大,并触发信用资产的抛售,将结束美国本轮的扩张周期,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加大,持有现金类资产将是更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