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全球经济活动实现连续第二个月的反弹,达到2019年4月以来最佳水平。分经济体看,美国、中国、欧元区、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均实现了经济活动的小幅复苏,而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PMI还位于收缩区间。
世界银行连续第四次下调全球增长预测,警惕关税和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并关注全球债务问题可能引发的危机。
总体来看,2019年四季度GDP增速与前值持平,表明经济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但2019年12月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环境阶段改善,短期趋势向好。具体而言,12月生产有所回暖,投资出现改善,贸易增速反弹,消费名义增速与前值持平。前瞻地看,在社融放量、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企业盈利边际改善的背景下,宏观经济景气度具备一定支撑,但受新冠疫情冲击,一季度GDP增速将明显回落。
2019年12月CPI同比增速为4.5%,与前值持平,PPI同比增速为-0.5%较前值提升0.9pct。前瞻地看,CPI将会短期冲高,PPI反弹将会持续。受春节假期错位和低基数影响,即便猪肉价格不出现显著上涨,CPI仍将短期冲高,预计1月CPI接近5.0%,之后将有所回落。在基数走低背景下,翘尾因素对PPI的拖累大幅缓释。11月以来触底回升的趋势将会持续,但新冠疫情将对PPI修复空间形成制约。
12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14万亿,新增社融2.1万亿,M2同比增长8.7%,均超出市场预期。本月社融口径的扩大基本完全解释了新增社融的超预期部分,且对社融增速的影响不大。前瞻地看,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稳健略偏宽松的取向,疫情冲击或将使得政策边际宽松的节奏前置、力度加码,MLF降息有望在2月落地,幅度为10bp,近期也存在定向降准的可能性。考虑到逆周期政策前置发力、金融对实体的支持不断强化,预计一季度社融增速仍有望保持稳定。
北京时间1月16日,中美双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目前的关税安排将使得美国对华平均关税从高点回落1.6个百分点至16.2%,但这仍是贸易摩擦开始前关税水平的五倍以上。根据协议,在未来2年内我国将增加2,000亿美元的对美进口,这将对中国进口的供给结构产生冲击。整体来看,中美贸易摩擦仍具长期性,高关税很可能将成为中美贸易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