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宏观周报:脱贫攻坚 成效如何?
时间:2019-12-26 00:00:00来自:长江证券字号:T  T

脱贫攻坚在基建补短板、产业扶贫等方面进一步发力;低线消费升级或受支持

从政治局会议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2020年的工作重点。今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首次把“脱贫攻坚”置于三大攻坚战首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2020年要“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根据规划,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

脱贫攻坚举措较为多元,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是重要支出项。2015年底开启脱贫攻坚战以来,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建短板领域。财政扶贫支出中,农村基建占比超过1/3,是最大的支出单项;2018年支出规模达1686亿元,较2015年增加了3.1倍。国开行扶贫相关贷款中,超过50%也是用于基建扶贫。从投向来看,重点在道路硬化、供水、输电等“补短板”领域发力。

同时,在扶贫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社会保障改善等方面,脱贫攻坚也持续推进。产业扶贫领域,发展旅游、电商、光伏等多元化扶贫产业;目前已累计下达光伏扶贫项目1910万千瓦,公布两批共403个特色小镇、推动特色小镇扶贫。人居环境方面,着重进行异地搬迁和住房改造,预计“十三五”期间总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此外,在医疗、教育等社保领域,脱贫攻坚也持续发力。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财政积极发力、扶贫支出增加了3倍,每年脱贫人口规模均在1000万以上。2015年底以来,财政扶贫支出大幅增长,至2018年已达4864亿元、比2015年增加3倍;同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1.7倍。

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动下,近几年,我国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规模从2015年底的5575万降至2018年1660万;预计今年再减1000万人。

目前,贫困人口还有660万,多是脱贫难度相对较大的人口;“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或为政策重点倾斜方向。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明显提升。2019年,平均每个贫困人口对应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7596元,比2015年增长10倍。脱贫难度较大的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安排,明年脱贫政策、资金等,将重点向这类地区倾斜。

伴随脱贫攻坚的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明显改善,对低线消费升级形成支持;长远来看,乡村振兴带来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2018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同比10.6%,比全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分别高1.8和2.8个百分点。

2019年前3季度,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同比增长6.7%,比城镇高2个百分点。收入改善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有助于推动县乡农村等低线消费的升级改善。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或脱贫政策出现大幅调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