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2020年我国经济实际增速有望达6.1%
时间:2020-01-04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经济增速能否“破6”的问题引发了较多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当前经济形势和2020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定调,宏观调控已有清晰方向。结合当前实际,应该如何规划才能在2020年实现翻番目标,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社会正屏息以待。

新年伊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发布2020年第一篇关于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的报告,由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副教授颜色和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执笔。报告对2020年GDP增速进行了预测,并对影响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结构性力量作了分析。

证券时报记者就报告内容及当前宏观经济的热点话题专访了刘俏,聆听他对于GDP增速、财政和货币政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等问题的看法。

GDP增速需至少达5.92%

才能满足翻番要求

证券时报记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尤其是对于经济增速的讨论较为热烈,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增速不能“破6”,您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及经济增速问题?

刘俏:预计2020年GDP增长目标或设定在6.0%,而实际GDP增速有望达到6.1%。首先,上修GDP数据影响有限。因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度GDP修订幅度最小;而且,前三次经济普查均上调了当年第二产业规模,但本次普查下调2018年第二产业GDP规模1166亿元,第二产业“挤水分”或抵消对第三产业查漏补缺的影响。

考虑第四次经济普查之后,2020年GDP增速需在5.9%~6.0%。三经普对2009~2013年每年实际GDP增速的平均修订幅度为0.11%。基于此,四经普对实际GDP的修订幅度将更小:若假设2014~2018年每年实际GDP增速均上调0.04%,则2020年GDP增速需至少达到5.92%才能满足翻番要求,所以我们认为政府目标会设定在6.0%左右。

同时,根据过去5年来当年增速水平均略高于增长目标的事实,以及我国逆周期调节效果预期显现和中美贸易摩擦的阶段性缓和,我们预计2020年我国的GDP实际增速或达到6.1%,且或将前低后高,一季度GDP增速6.0%,年底逐步回升至6.2%。

证券时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对2020年经济工作的诸多信号,且有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提法,尤其是宏观政策方面有一些新调整。您认为有哪些点需要特别关注?

刘俏: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去年相比,在总基调上强化了“系统论”、“全局观念”、“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对于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观点从强化变为科学稳健把握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从松紧适度变为灵活适度,同时考虑稳增长和通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提法由改善变为疏通,目标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的财政政策由加力提效变为提质增效,并且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体现了落实优质项目和完善前期成果的方针。地产政策大基调不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及因城施策,并提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

供给侧改革方面,2020年要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完成GDP翻番目标。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标志去杠杆告一段落,而且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体现稳增长的底线是防风险。

基建投资增速望达6.5%左右

证券时报记者:积极的财政政策由“加力提效”变为“提质增效”,当前我国财政收支压力情况如何?主要是基于何种考虑?预计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刘俏:需要注意到一个现象,减税政策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使我国税收增速明显回落,而财政支出刚性不减,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加。目前全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远超年初估计的2万亿元。截至2019年11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增长3.8%,增幅同比回落3.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全年预算难度较大。

大规模减税降费给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带来减收压力,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同比增速下降0.4%,与名义GDP增速的裂口差创下新高。财政支出方面,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463亿元,增长7.7%,高于收入增幅3.9个百分点。而我国对脱贫、“三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以及社保、教育、卫生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投入只增不减,加大了收支平衡的压力。

综合来看,2020年赤字率将小幅提升至3%,赤字规模或将增长4000亿~5000亿元,整体规模将介于3.16万亿~3.27万亿元。实施新预算法以来,中央和地方赤字占比一直较为稳定,分别占2/3和1/3左右,预计2020年这一赤字结构仍将延续。预计地方赤字破1万亿元,中央赤字破2万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提质增效”有哪些着力点?

刘俏: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的主要抓手仍为地方政府专项债。2019年9月4日,国务院提前下达了2020年专项债新增额度。但是由于项目储备不足,该额度并未发放,因此今年初专项债发放额度将会大幅超过去年,预计2020年专项债限额在2.8万亿~3万亿元,同时若今年经济下行超预期,存在年中增加专项债限额的可能。

虽然今年为“十三五”收官之年,但是由于从去年7月开始中央就一直强调储备一批大项目,因此预计今年便会有部分已准备好的战略性项目提前落地,专项债规模扩张叠加专项债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政策的影响,其对基建投资的撬动作用将显著加强,对经济拉动作用或于今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