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会议将定调2020年的增长目标、宏观政策、房地产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我们尝试对此做出前瞻思考。
实际GDP增速中枢继续下移。根据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我们预计2020年实际GDP增速目标将被定为6.0%左右。长期视角下,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仍存在下行压力;短期视角下,“房住不炒”的主基调进一步确定,地产建安投资以及地产链条相关消费、地产“财富幻觉”消退都将对经济产生较大的短期下行压力。
中国经济有望真正告别以往依赖地产、传统基建刺激的“老路”,实现依靠创新和消费驱动的新平衡。2018年,新经济部门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16.1%,消费对GDP的贡献也升至76.2%。展望2020年,制造业投资有望企稳回升,地产建安投资可能下滑,基建小幅回升依然“托而不举”(尤其支撑新经济的基建增速有望大幅上升),消费对GDP的贡献保持平稳(政府将通过加大扶贫力度、增加医疗、养老等保障的方式,来提升居民消费率),中国经济有望在6.0%的增速附近企稳,短期实现告别老路、真正实现依靠创新、科技、消费驱动的新平衡,这也是应对中美对抗的方法之一。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狭义赤字率上调,广义财政支持力度上升。预计2020年财政政策的表述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际效果上预计宽广义财政,具体举措为:上调财政赤字率至3%,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PSL等扩大支出、货币财政化、不计入赤字的广义财政扩张等。
货币政策保持边际宽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降低实际融资成本。预计货币政策表述为稳健货币政策,但实际执行过程中预计中性偏松,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性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一方面,2020年房价等资产价格存在一定的向下压力,货币政策需要保持边际宽松的态势,以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另一方面,借鉴历史经验,支持创新、营造科技企业加速发展的金融环境,也需要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
结构性调整杠杆,监管政策难以大幅收紧。内部看,监管高压带来的信用收缩,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外部看,中美贸易摩擦除了直接导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外,还对预期和信心形成较大影响。因此,我们预计,《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导致监管风险上升的概率不高。
虽然政治局会议未提地产,但房地产政策难以大幅放松,房地产风险可能逐步释放。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是“稳”字,不是进一步大幅上涨,导致泡沫膨胀、实体挤出;也不是大幅下跌。我们预计,房地产调控政策依然是“因地制宜”、“以稳为主”,只有在地产下行压力较大的地区和时点,地产政策才有可能边际放松。
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提升、节奏进一步加快。金融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体现在资本项目来和金融业开放两个层面。未来中国的汇率波动幅度将增加,外资银行、券商等在中国设立、入股境内金融机构的许可条件、审批、准入等将逐步完全放开。加快制度建设,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合理、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预计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的总基调将逐渐落实,逐步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合理、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风险提示:1.货币政策传导依然不够顺畅,导致实体融资成本居高不下;2.金融去杠杆叠加货币政策趋紧,令政策层面对经济增长的压力上升,导致阶段性经济增长失速;3.内外部需求同时下降对经济产生叠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