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中国GDP当季同比超预期下降至6%,超预期的不在于下行的幅度(事实上,从7、8月工业增加值的创新低中,即可预期到本季度GDP增速会继续较快下滑),而在于GDP数据有些“云淡风轻”地触及了6%这个心理关口。像人民币汇率“破7”、CPI“破3”一样,GDP“破6”行将发生,但其对资本市场和社会预期的影响,似乎已不再那么“耸人听闻”。相反,对高质量发展、行业层面效率提升、经济转型战略机遇的关注在增加。
就三季度经济来看,中国经济还是呈现了可圈可点的边际改善。1)工业增加值环比大幅反弹,超越了所谓“季末效应”的幅度,出口交货值增速也从底部有所回升。2)房地产销售增速达到年内最高,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也呈现改善,土地购置增速持续回升。这些都意味着,对房地产融资收紧的过度担忧可再审视。“地方政府增加土地供应-房企加速推盘-房价上涨压力减轻-房地产周期被平滑”的正向循环倘若成型,将有利于中国平稳的“去房地产化”。3)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不容小觑。1-9月,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快于整体2.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快于整体3.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6%,快于整体10.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1.6%、11.1%;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0.2%,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个百分点。4)25岁以下的青年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就业问题的结构特征凸显。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可能已经不大。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对制造业投资的冲击已经先行暴露(详见我们的报告《制造业投资的“短”与“长”》),而中美贸易谈判正朝着缓和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年初社融企稳、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正面影响逐步显现,库存周期见底、制造业转型升级逐渐可期。尽管中国GDP增速行将“破6”,但放眼全球,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人民币资产的收益优势亦愈发明显,“增速换档、效率提升、活力修复”的新常态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