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十一假期期间,国内市场休市,而海外却大幅震荡,背后的原因何在?海内外的经济边际上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看待假期归来后国内金融市场的走势?本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
1、经济数据低迷,外需继续降温。美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创新低,生产端持续走弱,薪酬增速开始下滑,未来会影响消费需求。欧元区制造业PMI再创新低,尤其是德国创制造业PMI公布以来的历史新低。
欧美贸易关系也更加紧张,全球不确定性再增加。
2、海外市场震荡,从风险到避险。受经济低迷和风险事件影响,海外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下降,股票市场普遍下跌,主要商品价格回调。而避险情绪有所上升,各国长债收益率普遍下降,日元大幅升值,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亦有回升。
3、国内经济暂稳,下行趋势未改。国庆假期旅游消费再创新高,旅游收入增速回升,尤其是红色旅游持续走热。受主旋律电影推动,国内票房收入大增。恒大、碧桂园9月合同销售大增,融资环境偏紧,地产开发商降价推盘。但土地成交市场继续遇冷,房地产市场仍在继续降温。
4、债牛仍会延续,股市重在结构。当前全球经济仍在继续降温,尤其是我国不再进行大水漫灌强刺激的情况下,全球很难找寻经济上的增量,这一波经济下行周期会很长。再加上贸易、地缘政治等风险事件不断,全球避险资产价值提升的趋势并未被打破。就国内情况而言,经济下行、政策宽松,我们仍继续看好国内利率类债券资产和高股息、稳定分红的权益类资产。在流动性宽松、政策积极支持的环境下,新经济领域的核心资产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而地产周期向下、政策仍未放松,周期类资产估值低,应该把握的是反弹机会,而不是反转的趋势性机会。
风险提示:贸易问题;经济下行;政策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