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牵动市场的主要宏观政策包括:1)中美经贸副部级磋商在华盛顿举行,拟为10月初高级别谈判奠定基础。中国农业代表团取消了访问美国农场的行程,提前返回中国,引起一定担忧。从会后新华社称双方开展了“建设性的讨论”、以及此前美国连夜豁免了400多种中国产品的关税来看,谈判形势更可能仍保持“相向而行”。2)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通知,今年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资充实社保基金。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释放中长期政策利好。
工业品价格高位回落。黑色系商品价格全线下跌,钢材库存连续第6周下降,但降幅有所放缓。本周布伦特油价创1月以来最大周度涨幅。沙特石油设施遭袭击的冲击周二即明显平复下来。
沙特称原油生产设施遭袭造成的产能损失已恢复50%,预计月底将完全恢复。中国油气相关投资将获支持。中国能源局称,沙特遭袭击不会影响中国的原油供应,预计国内石油产量到2022年将恢复到2亿吨,要推动油气行业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加快天然气重要生产基地建设,把对外依存度控制在合理水平。本周猪肉价格上涨得到了缓和,商务部共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猪肉10000吨、牛肉2400吨、羊肉1900吨。截至9月20日,22省平均猪价已涨至38.28元/千克,远超历史最高水平。
土地市场明显降温。上周100个大中城市土地供应面积回升,而土地成交面积仍处低位,土地溢价率继续走低。在持续的楼市调控和融资收紧政策下,房企囤地的意愿已明显减弱。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9月上旬全国土地市场明显降温,月内超过5亿的地块合计50宗,平均溢价率只有7%,多达20宗地块是底价成交,刷新年内最高记录。周五,新版LPR第二次报价出炉,5年期以上品种利率未降。
央行操作保守,资金面趋紧。周一降准落地,尽管央行本次降准未提“置换MLF”,但央行当天即未续作到期的1200亿逆回购;周二1765亿MLF到期,央行只是缩量续作,市场瞩目的降息预期落空,导致当天股、债市场都出现了明显调整。周三到周五是税期高峰,尽管央行逆回购对冲,货币市场利率仍有进一步走高。本周债券市场延续小幅调整。尽管周一公布的8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以及5年期LPR利率不变彰显房地产调控决心,对债市形成支撑;但油价上涨的担忧、央行降息不及预期、以及资金面边际收紧仍对市场构成压制。
人民币汇率度过较平静的一周。截至周五,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于7.0901,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收于7.1205,CFETS人民币指数微涨收于91.2。本周公布的美国房地产销售、新屋开工和工业产出数据均好于预期,带动美元经济意外指数进一步上扬,美元从经济基本面角度获得更多支撑。但相对贸易谈判而言,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已退居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