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每周聚焦-如何看待年内汇率波动?
时间:2019-09-16 00:00:00来自:中信证券字号:T  T

2019年8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破“7”,此后离岸人民币最高贬至7.195,单月贬值超3.6%,美元指数的高位叠合贸易摩擦的加大对汇率形成了较大压力。行至9月,离岸人民币又在近半个月反弹超2%。那么,如何看待年内的汇率走势?我们认为年末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将维持在7.2以内水平,进一步贬值压力可控。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离岸价8月单月贬值3.6%,已达“811汇改”以来单月最大贬幅,贸易摩擦升级加大了汇率压力。8月以来,伴随着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汇率压力明显加大。8月初,人民币离岸与在岸价相继破“7”,随后离岸人民币及人民币中间价分别在单月贬值了3.65%和2.96%,创“811汇改”以来最大跌幅。9月以来,离岸人民币跌幅有所收窄,但中间价仍然长期保持在“7”以上。

其中,按加税清单规模及金额的占比估算,则全面对冲影响的理论汇率水平需要明显高于当前的汇率水平,但央行并不会将汇率作为应对贸易摩擦的工具。对应每一次美方对我国出口商品关税加征的量和幅度,我们对历次关税加征所对应的理论潜在汇率贬值幅度进行了估计。通过计算被加税商品在全部对美出口商品中的份额,乘以关税税率,我们计算出人民币通过反向贬值恢复原有价格所需要的汇率水平。此情形下,若需充分对冲近期升级的关税影响,人民币汇率需要较目前水平再多贬超10%。但综合考虑汇率对经济更广程度的影响(外汇储备变化、外部账户变化等一系列因素),汇率有必要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大幅波动所带来的影响是明显“弊大于利”,央行并未考虑将汇率作为应对贸易摩擦的工具。

不将汇率作为对冲工具例证:逆周期因子近期调节幅度明显加大,帮助平抑单边贬值预期。自人民币中间价破“7”后,逆周期因子的变化幅度显著增强,根据我们的模型估算,8月中部分日期逆周期因子调升超300个点差,远高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10月的约200个点差的高位,达到了推出以来的最高值。这一变化也凸显了央行对汇率的态度,即不将汇率作为应对贸易摩擦的工具。

而从外汇储备、外汇市场成交量及中美利差角度观察,短期亦无须担忧资本快速外流的风险。外汇占款层面,自2018年11月起,整体规模已连续8个月企稳,显示出整体外汇存量层面的稳定;出口结售汇情况来看,大体仍然保持稳定,出口结汇率在7月有一定程度下滑,与进口结汇率出现小幅分化,但暂未发现明显的趋势性表征,亦显示企业端外汇目前仍处于稳定状况,且结售汇差额亦保持在较低水平;外汇成交量来看,与历次人民币的贬值周期相比较(2015-16年、2018年),成交量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并未完全呈正相关关系,也显示出目前市场并无汇率单边贬值的一致性预期。

2019年最后四个月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将主要在“7-7.3”,受益于美元小幅走弱及国内经济基本面企稳,人民币汇率年末预计保持在7.2以内。从美元指数来看,伴随欧央行的QE重启及部分欧洲国家的“宽财政”的预期,欧洲偏弱的出口表现预计在四季度后会有改善,从而支撑美元指数的小幅下行;而从国内因素来看,受益于近期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加大,我们预计四季度经济将企稳向好,从而帮助人民币汇率在四季度的后半年止跌回升。预计四季度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将主要在7-7.3的区间内运行,年末有望保持在7.2以内。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