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报告:供给侧改革的下半场-上半年地方经济全景观察
时间:2019-09-04 00:00:00来自:字号:T  T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显现。全国层面,2季度GDP增速创下6.2%的历史新低。地方层面,上半年经济表现如何,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不足?

本篇报告中,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上半年地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东北西北堪忧

横向比较看,上半年各省GDP增速依旧分化。其中西南领跑,华东仍高,东北、华北普遍偏低。纵向比较看,一季度各省GDP增速较18年涨跌各半,而二季度则普遍下滑。其中北方各省,尤其是陕西、吉林、青海上半年降幅较大,而甘肃、宁夏则是一季度小幅回升、二季度急转直下。

从去产能到降成本:投资下滑居多,内生动力较弱

二季度各省投资增速下滑居多,是需求端的主要拖累。而上半年苏、粤、湘、浙、皖等民间投资大省民间投资增速纷纷下滑,18年以来各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普遍滑落,尤其是东北、华北降幅显著,也分别印证了上半年全国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低迷,反映当前投资的内生动力依然偏弱,其根源正是16、17年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展望未来,降成本有望修复去产能带来的结构扭曲。随着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企业盈利增速有望见底回升,并带动制造业投资企稳回升。而随着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民企融资成本不断下行,盈利分配有望向中游企业、民营企业倾斜。

补短板遭遇去杠杆:财政支出前移,基建只托不举

当前楼市调控只紧不松,棚改计划大幅缩减,地产投资增速易下难上,基建投资成为补短板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但从效果上看,新、旧口径下,上半年全国基建投资增速虽小幅回升,但依然偏低,反映基建投资反弹力度较弱,其根源在于去杠杆背景下,基建融资依然受限。地方层面,上半年部分中西部省份基建投资增速大幅度提升,但主要缘于财政支出前移,而这也造成了上半年地方财政赤字普遍偏高。加之土地出让收入缩水,财政收支矛盾愈发凸显,下半年财政稳增长或将后继乏力。展望未来,基建仍将是补短板重要抓手,但在去杠杆背景下,基建融资难见大幅回升,基建投资或仍托而不举。

从去库存到降成本:华东保持稳定,华中意外塌陷

15年以来,消费增速持续高于投资,贡献率也远超投资,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地方层面,上半年20个省份社零增速出现下滑,其中降幅较大的省份经济体量普遍偏小,而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社零增速涨跌互现,华东各省增速则保持稳定。居民消费支出增速表现略好于社零,其中基数较低的西部省份消费支出增速普遍较高,东部地区好坏参半。长期来看,收入主导消费,西南地区的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速领跑,东北则双双殿后。而短期来看,居民负债影响消费,比如华中地区房贷增速过高,使得其消费增速明显低于收入增速相仿的华东、华南。展望未来,居民举债购房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正在逐渐减弱,比如前期居民负债较高的华东地区,消费与收入的缺口已明显收窄。而减税带来的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改善将持续显现,京、沪、浙、苏、粤等省市今年上半年消费增速也普遍回升。

地方经济的启示:供给侧下半场,消费稳定经济

总结来看,上半年地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省际间的分化并不如过去两年显著。原因在于,供给侧改革上半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影响仍未消退,而下半场的降成本、补短板的影响仍待进一步显现。在不搞地产刺激、严控影子银行的背景下,消费将取代投资,成为稳定经济的主角。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