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中国8月官方制造业PMI49.5,预期49.7,前值49.7。中国8月官方非制造业PMI53.8,预期53.7,前值53.7。
解读:
1、核心观点:制造业PMI回落,工业品通缩加剧,贸易摩擦升级企业“抢出口”
1)PMI回落,连续4个月低于荣枯线,供需均收缩,新订单回落。
PMI下滑主要是因为生产、新订单和价格指数分项下滑,其中生产下滑但仍处于扩张区间,略强于需求,源于国庆前企业限产而提前生产。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反映需求较弱,存在被动积压。
2)新出口订单回升,贸易摩擦升级企业“抢出口”。8月新出口订单略有上升,但仍低于荣枯线,主因人民币贬值以及在9月1日新一轮美国加征关税落地预期下,企业短期抢出口。后续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升级、产业链加速转移的影响,新出口订单将回落。
3)价格指数下滑,工业品通缩风险加剧。8月国际油价下跌,发改委于8月6日和24日两次下调国内油价;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回落,出厂价格指数下行,8月PPI大概率继续回落,企业盈利下滑。
4)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冲击企业经营预期,采购量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下滑。8月23日,美方宣布对原加征关税的2500亿美元自中国进口商品提高税率至30%,同时对额外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5%的关税。贸易摩擦升级冲击企业信心,8月企业经营预期和采购量分别下滑0.3和1.1个百分点。
5)大企业PMI有所下滑但仍在荣枯线上方,小企业景气度回升但仍低迷。8月大型企业生产、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均下滑,但仍高于荣枯线。小企业景气度回升主要由新出口订单带动,源于民营和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抢出口,但难以持续。同时,小企业的经营预期指数回升1.6个百分点,反映出政策发力取得部分成果,但受制于需求和盈利压力并未根本性改善。730政治局会议强调“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8月20日,人民银行发布新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8月27日,国务院发布“促进消费20条”。
6)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再度回落。8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6.9%,较上月下滑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8.9%,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但仍位于十年来的较低水平。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较6月上升0.2个百分点,反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形势严峻。
7)总体上,8月PMI反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全球降息潮、汇率破“7”、核心CPI保持稳定、PPI负增长环境下,货币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
我们建议:强化逆周期调节,当前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刺激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房地产融资过度紧缩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用时间换空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改革开放、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