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点评: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推进
时间:2019-08-27 00:00:00来自:字号:T  T

事件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推进落实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人民银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的政策精神,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推进上海落实LPR形成机制相关工作。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170余家在沪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点评

利率市场化逐步开展,打开贷款利率下降通道。据悉,本次针对银行在新发放贷款中应用LPR的考核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设定了三个考核时点和“358”目标,具体来说,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中,应用LPR做为定价基准的比例不少于30%;截至12月末,上述占比要不少于50%;截至明年3月末,上述占比不少于80%。但考虑到定价能力问题,“358”考核目标初期不针对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信合作组织、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中小银行。二是将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通过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否则在MPA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此次会议将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推动商业银行FTP定价从盯住基准利率转为盯住MLF。

短时间内对银行利润影响有限。今年以来,得益于部分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在商业银行一般加权贷款利率水平同比下行14bps,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58bps的情况下,银行上半年利润依然保持稳健。从单纯的数据测算角度考虑,如果银行新增贷款全部盯住MLF且不进行额外风险加点,同时负债端成本保持不变,则MLF每下降10bps可能导致银行板块利润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而实际情况远好于此,一是由于MLF对所有的一级交易商交易,负债端成本与资产端价格可能同步变动,消减降息对于银行经营的冲击。二是MLF的走弱与国内市场经济下行压力提升可能呈现一定程度的正相关,部分银行考虑到资产质量问题,会提升信用风险加点,使得LPR下行的实际值会小于MLF的降息水平。

推动资金流向实体,5年期和1年期LPR存在不同步变动趋势。人民银行采用两个LPR报价,是希望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同时,不催生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此前人民银行专门发布公告要求个人住房贷款不得低于相应期限的LPR利率,也说明了人民银行有意引导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输送资金。所以我们预计,不同期限的LPR利率存在不同步变动趋势,此项举措将有力缓解降息对银行利润造成的影响的同时,鼓励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风险提示: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动;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出现黑天鹅事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