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视角全面回顾中美贸易摩擦&数论经济·系列六:于细微处见知著
时间:2019-08-14 00:00:00来自:字号:T  T

前言:过去一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对中加征关税清单已达2500亿美元。回望过去,我们试图回答这样几个问题:美对中加征关税的商品,最终谁来承担了关税成本?分行业看,哪些行业更有议价能力?各个行业的利润与投资是否已经受到明显的冲击?对于美国而言,哪些行业进口替代较为困难?对于中国而言,增加了哪些国家的出口以进行对冲?对于未加征关税的商品,是否已经在提前寻找新的贸易平衡?

总量视角:大概40%的关税成本由中国企业承担

对于2000亿清单涉及商品,我们量价拆分后,发现价格(不含关税价,下同)整体下行6%。参考暂未加征关税商品价格下行2%,可以认为中国企业额外降价了4%,承担了所加征10%关税中比例大概在40%(考虑到5月10日以后开始加征到25%,实际承担比例要低一些)。

行业视角:占清单规模55%的行业没有承担关税成本

对行业进行量价拆分后:1)大概占2500亿清单规模55%的行业,中国企业没有降价,意味着关税全部由美国承担。这些行业进一步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价格没涨也没跌,主要是中游装备业。另一类是价格明显上行,主要是材料业。我们倾向于认为后者可能来自成本的上升,而前者是议价能力的真实体现。

2)占2500亿清单规模26%的行业,中国企业基本没有任何议价能力,需要独自承担关税成本,主要是仪器仪表、电子设备、家具制造、化纤这四个行业,这四个行业降价幅度均超过10%。

对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分析利润及投资情况发现:1)利润影响有所分化,没有承担关税成本的行业利润暂未受到影响;2)投资影响较为一致,几乎所有的行业投资增速都明显下行。贸易摩擦的影响在投资层面更大。

美国视角:至少占清单规模的40%的行业,美国进口替代较为困难

评判进口替代困难与否,我们看价格。若美国从其他地方进口相同的商品支付的价格高于中国,视为替代困难。大概至少占清单规模40%的行业,主要是中游装备类,美国从其他地方进口,价格同比增速高于从中国进口。

进口替代的来源看,提示以下几点:1)仪器仪表、电子设备主要来源地是中国台湾;2)交运设备、电气主要来源地是墨西哥;3)普通机械、专用设备主要来源地是法国、日本;4)家具、食品加工主要来源地是越南和墨西哥。

中国视角:出口份额并未下降

中国的出口可能并未受到太多的冲击。1-5月,中国出口额占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份额为18.6%,高于2018年同期的18.2%以及2017年同期的18.1%。

上半年出口目的地看,主要是增加了欧盟、越南、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地的出口。分行业看,电气、机械类主要是增加了对欧盟、越南、中国台湾的出口;交运设备类主要是增加了对马来西亚的出口。家具制造主要是增加了对欧盟、马来西亚的出口。

全球视角:贸易摩擦可能对美国的影响大于中国,提示三点关注

从进出口份额(进口或出口占全球主要经济体)上看,中国的进口份额与出口份额都在上升。反观美国,皆在下降。尤其是进口份额,美国下降较多。

对于暂未加征关税的商品,我们从上半年的美国进口情况看,提示三点:1)电子设备可能在快速的进行产业转移,受益方是越南;2)越南在服装、皮革、家具制造等轻工业方面可能同样具备了一定优势。3)电气机械、专用设备、普通机械、金属制品依然是中国的优势行业。

风险提示:

中美摩擦继续升级;WTO规则发生较大变化。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