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专题报告:LPR的角色定位、定价机制及未来方向
时间:2019-07-30 00:00:00来自:字号:T  T

中国LPR定价机制改革的三个问题。中国LPR创设及应用场景与海外存在较大差异,海外实践能够为我们提供怎样的经验借鉴。

1)LPR发展的三条经验规律。规律一,海外LPR诞生于利率管制时期。美国为防范银行恶性竞争而在信贷端定价过低,日本基于银行定价能力不足考虑。规律二,LPR定价机制并非一成不变,跟随利率市场化进程动态调整。规律三,利率市场化完成后LPR定价机制逐步边缘化,应用范围不断缩小。

2)中国LPR定价机制改革三问。一问,与美日不同,中国面临的问题不是信贷利率过低而是信贷利率难降。如何理解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LPR的定位?二问,海外调适LPR是为更好适应当期金融条件,中国LPR定价机制该如何设计?三问,LPR不是利率市场化的终点,推进利率市场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还需怎么做?

理解利率市场化进程中LPR的角色定位。中国利率市场化目前处于怎样的阶段,LPR定价机制改革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1)当前利率市场化所处阶段。除了仅剩的存款利率上限仍有自律约束之外,中国利率几乎可以完全自由定价。然而自由定价不等于市场化定价,真正的市场化定价是指利率能够真实反映风险和收益。中国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拥堵,指向当前名义利率市场化虽然已近尾声,但实质利率市场化仍有待推进。

2)当前金融条件下LPR有两重角色。进入实质利率市场化阶段,LPR可起到两重作用。一,长期发展视角,LPR可以是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小额信贷定价锚;二,短期政策对冲视角,LPR可以打破二元定价僵局,有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关注中国LPR定价机制的四个要点。本部分主要探讨什么是“成功”的LPR定价机制,中国未来LPR定价机制改革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1)LPR的形式分类和实质。理解LPR的具体形式没有太大意义,例如锚定什么目标,报价行有几家等。关键要理解LPR的作用机理。LPR应用目的是既克服银行完全自主定价不足缺陷,同时又避免政策刚性干预带来的负面效果。可见LPR本质为政策调控和银行自主定价的折中。

2)“成功”LPR的标准。国际经验显示LPR定价机制随机调整并最终往往面临边缘化境地。认识到LPR本就是在政策干预和银行自主定价之间取平衡,那么LPR定价机制因时因地调适,并看似“失败”的边缘化,反而印证LPR根据利率市场化进程,有效调整政策和市场定价力量平衡。“成功”的LPR定价机制中,政策调控恰好介入市场自主定价薄弱环节,从而市场和政策协调运作,共同维系利率非市场化时期金融体系稳定。

3)中国LPR定价四要点。考虑中国现实,中小金融机构并不具备成熟定价能力,利率传导不畅。在此前,中国LPR定价可将相应薄弱环节的定价权交给政策调控。故中国LPR定价机制有四个要点值得关注:

一,避免锚定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可考虑锚定相对长期限的市场利率或政策利率,并或可针对中小规模信贷开设LPR报价。二,报价行依然限于大行,适当在10家基础上扩容。三,提高公布频率。四,类似海外,建立LPR定价机制调整制度。

降低实体融资利率的后续操作方向。LPR本质上是中性的调控渠道,逻辑上不必然对应“降息”或者“加息”。然而废弃过去几乎不动的贷款基准利率,锚定货币市场利率或者政策利率,LPR定价机制改革有助于降低优质企业信贷利率。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之所以高,不在于基准利率过高而在于信用利差较大。以LPR为新的利率工具,并以此为基础创新调控手段,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并压缩信用利差,这才是有效引降中小企业融资利率的调控手段。

风险提示:需求下行超预期,金融改革推进速度超预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