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预计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500亿元,前值118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万亿元,前值1.4万亿元;M2同比增8.6%,前值8.5%。
核心观点:
新增人民币贷款料季节性回升,但结构乏善可陈。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天量投放后,二季度以来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节奏明显放缓,而6月银行受半年末考核的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回升至1.65万亿左右。尽管如此,年初以来新增贷款的结构变化与往年相比并不理想,比如信贷的多增主要体现在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上,在居民中长期贷款保持平稳的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则是逐年回落。
M2回升平稳,二季度宏观杠杆率有望回落。6月同业存单发行回暖,加上地方债发行提速、以及财政投放力度的加大,M2同比增速有望小幅回升至8.6%。而考虑到二季度CPI的显著上行,二季度即便实际GDP再下台阶,名义GDP仍有望较一季度趋稳,因此宏观杠杆率将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从下半年来看,如果央行保持与名义GDP增长大体相符的M2增速(8.5%-9%),则一季度或为全年宏观杠杆率的高点。
下半年信用扩张在供需两端均有阻力。在地方政府专项债集中放量和信贷投放的季节性回升支撑下,预计6月新增社融达到2.1万亿左右,同比多增6000亿。除去季节性因素的影响,1-5月新增社融同比共多增2.37万亿,其中信贷和专项债分别贡献了53%和24%。展望下半年,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明显“后置”与今年的明显“前倾”共振,预计上半年专项债同比多增8500亿元左右,而下半年则将同比减少4800亿元左右(假设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2.15万亿)。专项债之外,信用扩张在供需两端均有阻力,需求端面临地产调控对销售和居民部门信贷增长的拖累;供给端也有来自地产融资政策收紧、包商银行事件的持续冲击,预计社融存量同比将在下半年迎来向下拐点。
风险提示:下半年新增专项债扩围,外部形势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