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报告:消费增速究竟是5% 还是10%?――“消费和创新”系列之四
时间:2019-07-09 00:00:00来自:字号:T  T

限上零售仅增5%,消费难道凛冬已至?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

判断消费情况,指标哪个可靠?通常来说,观测消费最常用的两个指标是社零和限额以上零售,而且过去限额以上零售指标更为可靠。差距有所走扩,消费仅增5%?社零和限额以上零售增速差距已扩大至5个百分点左右,5月限额以上零售增速仅5.1%,这是否意味着当前消费增速只有5%?GDP中消费支出稳定,增长情况好于社零。而GDP支出法核算下的消费支出,增长情况较为稳定,其在18年增速不降反升,非常接近10%。那么,当前真实的消费状况,究竟是凛冬已至的5%,还是企稳向好的近10%?

低估还是高估,10%可不可能?

居民用电增速仍高,消费或许并不太低。消费与居民用电密切相关,城乡居民用电量增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居民消费的特征,而从城乡居民用电量增速上来看,近两年我国居民消费可能并不太低。

统计范围局限,实际消费低估。从支出端来看,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最为常用的指标,而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能够同居民用电量相互印证。19年1季度7%-8%的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水平,无疑也同社零总额增速更为接近,而与限额以上零售增速相去较远。社零主要关注商品,可能低估真实消费。社零主要统计商品消费以及服务消费中的餐饮部分,但大部分的服务消费则被其排除在外。而从居民消费支出情况来看,服务消费增速偏高,因此,即便5月社零增速有8%-9%,仍可能低估实际消费。居民消费不含政府,统计范围也有局限。而居民消费支出口径也有局限,其忽视了占比近30%的政府消费。因此,总的来说,宏观层面现有的消费指标,在口径上还都不能够和GDP支出法下核算的消费支出做到完全的对应。

消费公司营收尚可,增速不在历史低位。我们可以利用上市公司数据模拟消费的真实情况。零售上市公司营收增速高于社零增速。首先来看商品消费,其对应着零售行业的收入情况,通过整合A股批零上市公司和三大网络零售龙头,我们发现19Q1零售上市公司营收增速约在9%-10%,高于同期社零增速。产品端看消费,观察结构有优势。从生产各类型消费品企业的营收上,也能够对消费的情况做出大体判断,并且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跟踪消费结构变化。从消费类上市公司营收增速的统计中,我们发现:一是商品消费增速的下滑几乎完全是由汽车所拖累;二是限额以上零售低增速主要原因在于结构中汽车占比过高。而实际消费中,汽车占比较为有限,限额以上零售增速明显低估了真实的消费水平。从结构上来看,必需消费要好于可选消费,而文娱类、食品类消费增速相对较快。考虑到服务消费部分,拟合的总消费增速水平更高,与18年底GDP中消费支出增速10%左右的水平非常接近。

减税降费支撑消费,信贷助力长期发展。减税效果显现,年内消费回升。减税政策是今年最大的亮点,而其将有力地促进消费回升。价格走出“剪刀差”,企业盈利将向好。受益于减税以及CPI和PPI之间“剪刀差”的高位,利润分配的格局将从中上游向下游转移,下游消费类企业盈利状况也会更好。信贷助力发展,长期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消费规模相对于经济体量依然偏低,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消费信贷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大幅上升,长期来看消费具备广阔的提升空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